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

材料三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举一反三
习近平主席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雄人物】

材料一:英雄图片

【英雄群体】

材料二:北京学生于1919年发出的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英雄组织】

材料三:“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虽有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英雄筑梦】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专制和腐败,开始发表反清言论。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第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讨过合作问题,但合作未能实现。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