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开学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疾浪高,黄涛怒卷。此番到东营市,在黄河入海口东津渡,我看到了咆哮的黄河。

本来我们正行驶在一条前无车辆,后亦无车辆的公路上。公路崭新,光滑得如同一块蜿蜒的玻璃板,伸向无垠的天边。车窗外,右手边是低下去丈高的绿野,茁壮着大片大片即将丰收的玉米,一眼望不到边;左手边低下处则是浓密得遮住了阳光的行道树,季节正好,每片叶子都绿得像一幅油画,神采飞扬地展示着北国初秋那敞亮无邪的坦荡。

我随口夸了一句“这公路真漂亮啊”,马上即有人纠正说“这不是公路,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堤上呢”。愕然,还没回过神来,突然间,没一点儿思想准备,咆哮的黄河就出现在眼前!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 , 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

(1)、请比较文中加点字“呢”与《记念刘和珍君》中“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中“呢”的用法。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密密匝匝,一排接一排,排排涌涌,一个挨一个”,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也曾花果山伏虎降龙,我也曾上天堂大闹天宫,饥时把老君的丹,略略咬了两三颗;渴时把玉帝的酒,轻轻呼了六七钟。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睛眼,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说什么大精小怪,那怕他惫懒膭脓!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材料二:

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了现象级热潮,不仅引爆了游戏市场,还成功出圈,引发了外国玩家和网友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强烈兴趣和向往。《黑神话:悟空》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①____。海外地区的销售占比达到了20%,销量超过200万套。Twitch平台的知名主播Shroud在直播中称赞:“《黑神话:悟空》令人惊叹,这款游戏堪称艺术品级别的享受。”

《黑神话:悟空》的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游戏基于《西游记》原著设计剧情,并以“天命人”悟空的形象为主角,重走危险与惊奇的西游之路。游戏中的建筑风格、服饰设计、神话传说等元素,②____。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刺激的战斗体验,还能沉浸在“东方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为了获得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不少海外玩家甚至开始恶补《西游记》原著及相关知识点,有的外国玩家特地跑到附近书店,搜刮起了《西游记》的英译本。在此过程中,海外玩家爱上了悟空身上(____)的特点。从一只猴的神话传说,到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个游戏的诞生,孙悟空的形象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化的象征,③____,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小杨阅读《红楼梦》时,对小说中的“大观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此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以下两则材料分别摘自《名家谈大观园》一书中的两篇文章。

材料一:

①大观园遗址现在何处?旧红学家们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塑造大观园园林形象那样逼真如画,绝不是空中楼阁,凭脑子空想出来的,必有园林实物作它写作的对象。既有园林实物,它的遗址就不难寻找。

②有人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童寯著《江南园林志》说:“清乾隆初,袁枚购江宁隋织造园,改称随园……惟今已无迹可寻。”但现在还保存有反映随园景物的图画,可以从画面上看到随园园林的形象。清中叶时期绘的《载酒访随园》横幅是写实的画,画的中轴上方是一座三层楼阁,还有一带走廊及部分复道,隐约联系着厅堂院落。楼前一面池水,池的南方有岸有桥,池边还有亭榭及小山头、绿树、竹林。看上去完全不像大观园的山池布置及院落、厅落、桥亭等的安排。要说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不会使人信服。

③另一说北京城内西北角上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恭王府侧紧接另一王府;恭王府后园内西北角上又有泉水流入,沿着东墙下面一直通往东南角,转向正西。而《红楼梦》上说的大观园在宁、荣二府之后,也在两府之间;园内水源是利用宁府后院北墙角引来的活水,从东北山凹里引至西南上。但是大观园的建筑数目不少,规模甚大,而恭王府后花园只有几处旧院落遗址,说是像怡红院、潇湘馆、李纨住宅等建筑,实在牵强附会。

④大观园一进大门就是一带翠嶂,气魄不小;园地东面“山之高处”足以建凸碧堂赏月,池水深阔,能泛舟游园;园中建筑有殿堂、楼阁、佛寺、尼庵、庭院、馆庄,还有亭榭、长廊联系其间,远非私人园林可比。至于建筑形式有“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大门顶是“筒瓦泥鳅脊”,都像南方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大观园具有皇家花园的规模,又兼有南北园林的特点,说南京随园是大观园的遗址或北京恭王府后花园是大观园的实物,都是似是而非的。

⑤不过,北京、南京两地曹雪芹都住过多年,要研究大观园,这两处是值得考查的。大观园是用文学语言反映现实的古典园林建筑,是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吸收当时的一般园林建筑的素材,通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艺术形象。所以我们要想在现有的古典园林实物或遗迹中去找出和大观园一模一样的,是找不到的。

(戴志昂《谈〈红楼梦〉大观园花园》)

材料二:

①记得六十年代初期,有过“京华何处大观园”的讨论热潮,有人就说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是小说里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尽管我完全不同意恭王府花园等于大观园这种简单模式,但说来又奇,许多人来到恭王府花园,却总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大观园”[1]的感觉。②恭王府花园现名萃锦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后期,到了同治年间归恭王奕诉后,他对这

处府园作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和改建工程,而且调整布局,增置山石林木,有些地方可能按着《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作了设计。这个园林叫“萃锦园”是民国以后,奕诉的孙子溥心畲命名的。奕诉的两册手稿残本,都题作《萃锦吟》。还有奕诉的次子载滢在他的《云林书屋诗集》中,写了总题为《补题邸园二十景》的组诗和小序,详尽地介绍了每处景色的位置和命名特点,就有许多类似“大观园”[2]中的题景和描写。“大观园”里有四十多景,萃锦园没有那么多景,也可能比不上它的优美,但这二十景的名称却和“大观园”里的十分相近,有的完全相同,我认为这绝不是无心的巧合。

③倘若要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不妨像贾宝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样,进入“萃锦园”,选几处重点园景,对比着看看,两园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得到更加令人信服的印证。

④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搞“穿凿”“比附”的把戏。在此不得不再多说几句。这座府园有确切文献可考的,是清代乾隆四五十年间大学士和珅就某一废弃宅园遗址兴建的。现存有很多清代康熙甚或更早的建筑实物,这里一直要到同治年间才最后建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因此,这座府园连同它的园景题名,都是较晚才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萃锦园酷似“大观园”的奥秘所在。恭亲王奕诉也许就是个“红楼迷”。他把自己的府园仿照“大观园”[3]改建起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⑤恭王府不是“荣国府”,萃锦园也并非“大观园”,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王府,具体而微的“大观园”[4]。何况它是北京目前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座不可多见的古代建筑和艺术园林胜处。

(顾平旦《从艺术的“大观”到现实的“萃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