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

②一次,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这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③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另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思。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但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的深刻了解,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⑤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恒心基本看不到。

⑥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0日19 版,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尤比契夫所说玩笑话意思是:“坐得住”就能获得成功。 B、只要内心有超强的定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大学问家。 C、各行各业要有所成就,都应该要有“坐得住”的精神。 D、前路漫漫,不妨在“成功学”“速成学”上下点功夫。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幸福没有榜样·赵亚兴
        时常,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
        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的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拼搏;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阅读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程杰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 “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 , 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立文还需心先行

    ①怎么写出好文章?

    ②这两个问号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有些时日了。人们常问,我也常想。不知各位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偶尔被生活撞了一下,胸中涌起一股激流,想着一定要动笔把这脑袋里的、胸膛内的统统变作文字。幸运的时候如有神助,不多时辰便能尽抒胸臆,看着通篇文字满心欢喜。当然也少不了词不达意,未言明未道尽的时候,任凭脑袋里的如何翻腾,手底下就是做不出半点回应来,或是空悬着一双手干着急,或是因敲打半天又悉数删去而急躁烦闷,在遣词造句上折腾反复,须臾间尽丢提笔时的劲头。

    ③写文章最理想的状态即是脑、心、手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此乃作文的最高境界,需在文字上勤练,也需在生活里多炼。多数时候写文章大抵是这样两种情况,或是心手相连而脑未到,或是手脑齐进而心缺席。由心牵动手的多作于心境起伏、有所体悟之时,提笔即来,偶尔伴着泪水,洇开字迹;偶尔幸福愉悦,每一个字都似能开出一朵花来。心就位时,手下功夫大多顺畅,省时省力。

    ④相反,只有脑作指挥,心不就位,写起来就不尽畅快了。心未动却又需要写点东西的时候,十分容易陷入手和脑的尴尬境地,无心即无感,无感的和自己牵不起多少联系,这时候多会靠着脑袋来硬想,经历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费力扯起一根线头,而脆弱的细线又常常会被思维的棱角扯断,致使“机器故障”。这种时候提笔,多会事先比划下需要填多少字,分几个段落,每段说什么,勾画个草图来,但真正施起工时,不是少“水泥”就是缺“钢板”,只好拾些“木板草料”拼拼凑凑,这样的“房子”盖得潦草,住得心慌。如此写出来的也称不得是一篇文章,或是作了他人的传声筒,或是作了材料的搬运工,唯独少了个自己。

    ⑤立文还需心先行。心先行,说着简单,做着却不易,要能压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时候将之自然抒发出来,不可硬做文,不可枉做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阅读《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回答问题。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护、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争,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千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疲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疲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疲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5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李龙伊

①会场上,她一身绿军装,英姿飒爽,积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言献策;会场外,她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成为陆军首批自主培养、首位实装单飞的女飞行员,她就是九零后女孩徐枫灿。她以责任担当守护家国安宁,点亮青春之光。

②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他的谆谆嘱托,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鼓励广大青年用责任与担当在强国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

③时间之河奔腾不息。回溯往昔,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赴后继,展现责任担当。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一曼、陈翰章等青年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才俊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为推动中国发展拼搏奋进。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中国青年始终在奋斗和奉献中谱写着责任和担当的青春乐章。

④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从投身乡村振兴、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驻村第一书记,到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的“罗阳青年突击队”,再到扎根雪城高原、守护祖国边疆的卫国戍边英雄,广大青年肩负责任,勇挑重担,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⑤壮阔时代大有可为,需要青年大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落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肩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与广大青年的拼搏奋斗紧密相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这些寄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梦想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的身影。时代呼唤更多青年勇担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奋力拼搏、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敢于闯滩涉险、勇于攻坚克难,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

⑥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展望未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16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