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11《岳阳楼记》课内阅读和对比阅读专项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链接材料】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 , 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释】①居……忧:在家守父母丧,不理外事。太夫人:范仲淹的母亲谢氏。②万言书:指范仲淹的《上宰相书》,共万余言,专指朝政得失、民间利病,③叙:同“序”。

(1)、《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巴陵胜状    名胜古迹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览物之情    观山览水    一览众山小 C、连月不开    开诚布公    日出而林霏开 D、北通巫峡    政通人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总写洞庭湖胜景,“衔”“吞”二字气势非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B、第三、四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写出了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之后不同的心情。 C、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迁客骚人和古仁人。 D、文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喜乐惆怅的抒情,还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将写景、抒情、议论自然地结合起来。
(4)、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5)、结合链接材料内容,说一说链接材料体现了《岳阳楼记》中怎样的核心思想,你觉得这种思想的真正价值何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小语;在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被不断拉近。跨越时空,探究已经过时的“交友之道”还有价值吗?

【搜集资料】

资料夹

【材料一】

“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说文解字》

“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

——《说文解字注》

【材料二】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____,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材料三】

南阳翟道渊②与汝南周子南③少相友,共隐于寻阳。灰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翟秉④弥固。共后周⑤翟,翟不与语。(选自《世说新语》)

顾彦先⑥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⑦往哭之,不胜共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⑧”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⑨而出。

(选自《世说新语》)

翰⑩谓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共手,怆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选自《晋书》)

【注释】①道:同“导”。②翟道渊:当时知名的庐山隐士。③周子南:曾经隐居,后来被庾亮推举为官,担任过西阳太守。④志:____。⑤诣:____。⑥顾彦先:顾荣,字彦先。西晋时期江南士族领袖之一。⑦张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著名文学家,初在洛阳为官,后因思念乡居生活与家乡风物去官返乡。⑧不:____。⑨执孝子手:吊丧临走时,礼仪上要握孝子的手,表示慰藉。⑩翰:即张翰。⑪然: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