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完美测评(四)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探索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也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时间

重大事件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等,热情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旧道德。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中国哪一领域的近代化?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体现出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刊文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们曾作出巨大牺牲,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个核心,一个实现振兴中华的主心骨。”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三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举一反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在一批先进分子的启发下,中国人民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聚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培养翻译人才,以利对外交涉,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馆,一般视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同文馆以学习外语为主,开设西学课程(天文、地理、化学等)。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表达方式写出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时间,并指出其创建目的。

材料二   1898年京师大学堂正式建立,初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被寄予了厚望,统治者希望能通过京师大学堂传授“西艺”与“西政”等方面课程培养人才,仁人志士希望改变中国传统大学教育重道轻艺的现状。

——摘编自陈晶《中国近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大学堂“被寄予的厚望”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学校课程内容的变化。

材料三   陈独秀连同《新青年》一起由沪迁京,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开展新文化运动。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也都相继进入北大,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救国思想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文化救国思想相结合,使北大迅速出现崭新的局面。突发的五四事件,确实展现了北大的革新与新文化运动的某些成果。简单地说,北大是这场运动的中心和主导者。

——摘编自朱成甲《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京大学出现“崭新局面”的原因。分别指出它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