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文课

①10岁那年冬天,我转学到北牌小学上四年级。

我来自农村,一身粗布衣裳,套着棉袄棉裤,臃肿得像狗熊,棉袄不合身,对襟朝前撅着。我初次转学到县城,眼拙胆怯,更显得呆头呆脑。

③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姓郑,脾气不太好。他说“干啥”总说成“嘎”,他一拧眉说哪个同学“嘎”,那个同学立马就木在那里了,像老鼠见了猫。几次见郑老师说“嘎”,尽管不是说我,我也慌慌的,害怕。但是郑老师课讲得真好,很投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的,有时讲着讲着还哭了,弄得底下唏嘘一片。

④这天是语文课,郑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大家写,我不敢跟老师说我不会。题目是什么,如今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写完之后我在末尾留的几句话仍记得:“老师,我不会写作文,写得不知对不对,请您指正。”我忐忑地把作业本交到讲台上。

⑤再上语文课的时候,郑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上了讲台,说:“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就是这个新来的同学。”“唰”地一下,教室所有的目光都朝我投来,我脑袋嗡的一声,呆愣愣地手足无措。接下来,老师开始念我的作文,念完了,说:“还有呢。”最后把我留下的几句话也念了,引起哄堂大笑。

⑥从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同学们也喜欢下课后主动找我玩了。这也让我打消了乡巴佬进城的自卑感。

⑦其实,我第一次写作文就撞上了头彩是有原因的。虽然我以前一直在农村生活,但阅读量并不比城里孩子少。父亲是教师出身,后来在县文教局工作,每次回家他都会带一摞子报纸回来,还有一些杂志。我天生与文字有缘,见了这些带有照片和图画的报纸、杂志,就看着玩,久而久之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和母亲去县城父亲那儿或赶集的时候,一定会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连环画,自己看完了,还要同村里的小伙伴们边看边讲,甭提有多神气了。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写作文,也能够照葫芦画瓢对付一气。

⑧后来语文课一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作文每被老师念一次,那一天就成了我快乐的节日。直到今天偶尔走到学校外面,听到教室里传出的整齐洪亮的读书声,依然感觉十分亲切。那声音带着稚气,充满朝气,如银瓶乍破,如珠落玉盘,如翠鸟初啼,不是天籁胜似天籁,是人间最美妙的乐音。

⑨有一次语文课令我终生难忘。课本里有一课是《东郭先生》,郑老师按照正常的课程要求讲完了课,他把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带到办公室,神秘地告诉我们,他把《东郭先生》排成了一个短剧,叫我们几个秘密排练,一个星期后在语文课上演给全班同学看。郑老师把东郭先生的角色给了我,叮嘱大家保密。一周后的语文课,终于在班里响了一个“大炸弹”,把全班同学都“炸”晕了,天啊,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太有意思了啊!

⑩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想起说话总爱把“干啥”说成“嘎”的郑老师,想起那次有趣的《东郭先生》表演课,心中总会盈满温馨。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有时一句话、一个人、一堂课,都有可能是点燃生命照亮旅程的火种 , 值得一生去回忆,去珍惜。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几次上语文课的经历及感受。

事件

“我”的感受

“我”在作文结尾写了让老师指正的话

郑老师在班里念“我”的作文

有趣、不可思议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我来自农村,一身粗布衣裳,套着棉袄棉裤,臃肿得像狗熊,棉袄不合身,对襟朝前撅着。我初次转学到县城,眼拙胆怯,更显得呆头呆脑。(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那声音带着稚气,充满朝气,如银瓶乍破,如珠落玉盘,如翠鸟初啼,不是天籁胜似天籁,是人间最美妙的乐音。(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阅读文章,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中加点内容的含义。
(5)、文中的郑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①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③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④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⑤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⑥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
                                                                                                               (选自《成功之路》有删改)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那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媚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澳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相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术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波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将,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 , 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阅读《老柿树》,回答小题。

老柿树

陈敏

    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

    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就扬言是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给为树祈祷了一番。

    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尚在人世。

    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哪路神仙保佑啊,我儿时的伙伴没有被砍。它还在。我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冲出车门,奔向树,紧紧搂抱,隐约瞥见舅舅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他赤身裸体奔出门,向大树喊:别倒下去,挺住,你会挺住的,你不会倒的。他伸出双臂将其抱住,设法将它立稳……树枝在风中摇摆,呜呜咽咽的,像在哭泣。突然,树干剧烈摇晃,脚下的大地在抖动。此时,梦醒了。

    以为是地震,舅舅从床上爬起,直奔窗户,推窗望去,外面风平浪静,老树依然安静地站在晨光中,他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记叙文阅读

三点半的绿

王宏亮

①窗外,是一株新疆杨,枝杈上的绿扇面朝窗口斜伸过来,手掌般丰润。过午,太阳转过去的时候,阳光泼了杨树一身,它又开始变换妆容,绿中透黄,黄中有绿。我喊来母亲,示意她:“看啊,三点半的绿。”

②她缓缓地从病床上下来,脖子上缠着手术后的纱布,我希望她多走动走动,感受一下蓬蓬勃勃的绿意,带给人的那份希望。

③有段时间,她时常感到憋闷,那个隆在颈上的肉包。让她神经兮兮的,她总是一遍遍地叨咕:“要是长了不好的病,我坚决不治了,否则闹个人财两空。”我调侃道:“杨排风也有惧阵的时候啊?大夫都说了,切除就没事了。“其实我心里也在打鼓,夜不能寐时,就在百度里乱翻,一个个对照母亲描述的症状查找,越看心越乱。但我还是很肯定地对她讲:“放心,小毛病。”然后唬弄她,我知道个人。结节长得跟鹅蛋似的.做完手术.起来就逛街去了。

④手术室外,母亲脸色然白,一辈子要强的人,无助地躺在推车上,让人心疼。想到小时候。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生性胆小,睡觉的时候后背不挨着她的身体,就感觉睡不踏实,而她为了让我睡好,经常一个动作挨到天亮,早晨起来,胳膊腿都僵僵的,一点不解乏,连睡觉都依赖她的时光,一直延续到我十岁那年。而现在,我成了她的依靠。我俯身下去,看她眼皮低垂着,表情很严肃,想必她心里一定是怕极了。我趴在她耳边。轻轻地耳语:“放心吧,睡一觉就好了。”手术室的门重重地关上,我的心随之悬起来,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停滞住。

⑤我来来回回地踱步,心神不定,偶尔瞅瞅窗外,新疆杨的叶子被风卷得刷啦啦地喧嚷。叶子翻过来的时候,露出白色的肚皮,白中有绿,绿中有白,感觉好丑,许是背光的缘故,那绿白相间多少有点阴郁。叶片里还藏着一只无助的小鸟,“叽叽喳喳”让人心烦。

⑥手术室的门开了,护士很着急地跑出来,我赶紧迎上去,护士要去做术中的加急病理,没空搭理我。此刻,我开始心乱如麻,我一遍遍祈祷,深信母亲肯定会没事的,可也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转身望向外面,一阵阵热风从窗口挤进来,我干脆转移注意力,想到小时候,那会,我无忧无虑,母亲也年轻,她烫着迷人的“大波浪”,领我去买冰糕吃。回来后,她搬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的老树下择菜叶,满眼含笑地看着我,而我只顾着吃,没注意到那缕温柔的目光。想着想着,眼角的泪珠,缓缓地滑落下来,砸在窗台上。

⑦手术室的门又开了,一阵车轮滚动的忙乱,我赶紧冲过去,大夫说:”啥问题没有,家属推到病房去吧。记得叫醒她,不要让她睡了啊。“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老太太终于热过了一关。看了一眼时间,三点半,一缕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照在母亲的脸上,她将醒未醒的样子,很慈祥。

⑧病房里,母亲醒着,沙哑地表达,老了就只剩添乱的自责,我逗她说:“有了儿女,你从未睡过懒觉,很少见你睡得香甜的样子,那么美。”

⑨世间的母子,是用一根爱的丝线连缀。跟母亲的抽丝剥茧相比,儿女不能为她分担病痛,能做的只有在她人生的暮年,多一点陪伴和安慰。

⑩窗外,阳光给大杨树披了一层碎金,绿色的叶片多了一分别透,树叶间的鸟儿热闹起来,嘤嘤成韵,好像唱着毛阿敬的那首《天之大》,也像在发表感言:“三点半的绿真美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