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课外阅读。

挪树

院子里那株蜡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____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蜡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原本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它的根须深深地在地下____。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得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蜡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蜡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蜡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蜡梅的呻吟。蜡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蜡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蜡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蜡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衰弱   舒展 B、衰败   蔓延 C、衰败   舒展 D、衰弱   蔓延
(2)、“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④莫,不要。文中加点的词语“漫不经心”的“漫”意思是(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A、紧张、担忧 B、平静、舒缓 C、欣喜、激动 D、迫切、得意
(4)、文中有两处引用了古诗句,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在本文中的含义。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是指:

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指:

(5)、你喜欢文中的蜡梅吗?说出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过去,人们常说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

    ②气象学家指出,聚集在25千米--40千米高空的大气臭氧层,除了受到来自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的影响冲击外,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布,以及臭氧分子结构,是“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人类近百年来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个高空大气层巨变。南北两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1992年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平流层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所以,臭氧层衰竭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最棘手的五大环境问题之一。

    ③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和大气层时,波长短的宇宙射线、叫射线、X射线和部分紫外线就被臭氧层一一吸收掉(达99%),而另一部分则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和水汽吸收和反射掉,到达地表的就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即波长为290--380毫微米的紫外线、380--780毫微米的可见光和78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正因为如此,臭氧层才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而今太阳上所有的辐射能量却直接穿过电离层和地球磁层,长驱直入,射向地表,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威胁。“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天最低,所以冬天的太阳易诱发肿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冬阳猛于虎”!

    ④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太阳有关。过度的紫外线侵袭,轻则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和视力均会下降,易激动、焦躁、失眠,突发感冒,促使血栓过早形成,导致早衰;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皮肤癌和肺癌等25种恶疾。国外有识之士认为:冬季阳光中的近紫外线给人的致命打击是全面降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并酿变成“病毒新变种”和“病毒连锁效应”。

    ⑤因此,人们要一改过去喜欢无节制晒冬阳的传统习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属与微波,八字不合?

吴昊然

       ①炒菜可以用铁锅,微波炉却根本不买金属炊具的账。难道金属与微波是死对头吗?

       ②金属对微波的作用基本有两种:反射和吸收。微波的本质和光一样,是电磁波的一种。家用微波炉发出的微波频率为2.45GHz,相应的波长大约是12.2cm。普通金属晶格间隙的尺寸约为几个埃,远远小于微波的波长,所以,当微波遇到金属的时候,几乎不能通过,而会被反射。另有一小部分微波在金属浅浅的表层内被吸收,这个表层深度约为1μm(即10﹣6m)。就在这个薄层内,吸收了微波的金属会变得超级“兴奋”。金属原子的“好朋友”﹣﹣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撞击金属晶格。动能转化为热能,金属就在这样的“友情碰撞”下被加热了。

       ③如果将体积并不大的金属(例如铝箔)放入微波炉加热,其内部升温的程度会令金属hold不住。镶有金边的盘子不适合用作微波炉加热器皿,就是因为微波炉的高温足以熔化盘子的金边。不过适当地利用这一现象倒可以加工某些食品。比如专门为微波炉加热设计的爆米花,其包装内就有一层金属。在微波加热过程中,金属层快速升温可以让玉米粒在几分钟内就变成香脆可口的爆米花。

       ④反之,如果金属体积足够大的话,由于它是热的良导体,受微波作用产生的热能会很快被分散,金属整体的升温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不小心落了一把金属勺在微波炉里,其实不用太担心,勺子外形圆滑,不会引起激烈的“打火”现象。如果这把勺子还泡在牛奶或者咖啡里就更不用怕了,热量会很快传递给周围的液体。表面积足够大的金属烤盘或烤架放到微波炉里,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操作,都是安全的。

       ⑤那微波炉放入金属后“打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所谓打火,其实是空气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产生电弧放电。在正常运转的微波炉中,电场强度是不足以击穿空气的。但如果有尖锐形状的金属物存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例如你在微波炉里落下的是一把金属叉,而非金属勺,微波炉运转时,叉子的尖端部位就会产生能够击穿空气的场强。如果自家的微波炉“打火”了,你可千万别觉得好玩,这会使磁控管受损,并有火灾隐患,一个可能是要钱,一个可能是要命。

       ⑥在此须友情提醒一下各位好奇心重的同学:汞虽为液态,但也是金属,而且有毒。那些打算把水银温度计放到微波炉里去测量食品温度的同学,请先用体温计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发烧。否则等妈妈质问“插着碎玻璃碴和混着汞蒸气的蛋羹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你们可别两手一摊,说这是火星版蛋羹的制作方法。

(选自《科学Fans》,略有改动)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等车的人

陆庆屹

①有一阵子,我每周都要坐车去天津,和司机约在花家地西里公交站见面。约好八点,我总是七点半就到了,站在人行道的槐树底下,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有时会打开手机,或者拿本口袋书打发时间。

②每天七点四十五左右,总有个虎头虎脑的小伙急匆匆地从南边赶来,大步流星冲到树下,猛然停住,像踩了急刹车一样。他的嘴像含了一块化不开的糖,圆嘟嘟的上下嘴唇幅度很大地咂吧着,一拧腰,背上的单肩包就甩到了身前。他从包里翻出烟和火机,顾盼自雄地点燃,深深吸一口,只一口,烟头至少黑了一厘米。长长地朝天吐一口,再使劲一拧腰,包又回到了背上。

③注意到他,是因为他所有动作都仿佛上紧了发条,一顿一顿的,没有任何过渡,比“汤姆”和“杰瑞”更像动画片。他抽烟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每一口都是深呼吸,眼看着烟头红了又黑下去,三四口就烧到了过滤嘴,啪一声被他弹到了花丛里。即便如此他还能让嘴巴抽出空来,默默念叨。最初我以为他在练习“疯狂英语”,但看力度和语速,又很像在模仿某位以语速见长的主持人。同时不停地左顾右盼,神色如临大敌,就像有人立在面前跟他激烈地辩论。我实在忍不住好奇心,凑近听了听,却听不到一点声音。见他伸长脖子,探出脑袋,从济济的人头缝隙中打望公交车驶来的方向,我以为他很着急,但当他等的那路车闷哼着停干来时,他却只是慢悠悠地跟在潮水般的人群后面,东张西望。

④四月的一天,到约定时间了,司机还没来接,正是堵车的时间,急刹车声、喇叭声响成一片,传递着堵在路上的焦虑。

⑤头夜尚未泼完的雨,稀稀拉拉、没精打采地飘在天上,落在肩膀上,感觉不到丝毫寒意。等车的男男女女撑着伞,站台站不下了,便拥堵到自行车道,自行车道满了,就挤到人行道。没有带伞的人缩着脖子,钻着空躲在槐树下,把包举在头顶遮雨。

⑥人行道外侧,有一个卖早点的简易小卖铺,电饭煲里冒出腾腾热气。铺子前伸出两尺长的篷子,几个避雨的人挤在下边,堵住了门脸。里面传来老板的声音:“让让数,让让数,还卖东西呢。”他们象征性地闪一闪后,又站了回去。

⑦公交车远远开过来,人群一哄,挤上了站台,撑伞的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来不及收伞,急得跳脚。有的踏进了路边的积水,忍不住骂了脏话。下车的、上车的,一团乱麻。人行道一下便空了,树叶间滚下水珠,吧嗒吧嗒滴在地面的水洼中,冒出一个一个小水泡,横着漂一会儿,爆开了。马路上,车越来越缓,公交车大概被堵在后面,迟迟不来。人又聚成了群,一个接一个打着哈欠,踮着脚尖也看不到公交车的影子。时间向早高峰进发,人行道上花花绿绿的伞又高高低低地叠在一起。

⑧身边一米处站着一个女孩,不知道是因为长相还是表情,有点林黛玉的样子,穿着倒是很跟潮流。她不时拿黑屏的手机当镜子,整理额前乱发。放下手机,颦蹙远望,叹叹气,眼神又落到了地上。过一会儿,又拿起手机,对着讲了几句话,讲完眼帘又垂了下去。女孩双手握着手机垂在身前,楚楚可怜的样子很招路人的目光。她似乎并不在意他人的注目,散漫地看了看四周,目光碰到我的时候,我没有避开,她却迅速闪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朝我这边看了看。突然人潮涌动起来,车来了。女孩没有打伞,也没有用手挡着头顶,慢慢跟在人潮后面,不一会儿就被吞没进了车厢。

⑨两周后,又遇到了她。女孩不徐不疾从花家地小区里出来,突然看到我,停住了,找了隔着一段距离的地方站定,还是忧郁的表情。我想,是不是因我探看的目光使别人感到了困扰,不只是她,还有其他被我观察的人,于是我自觉走到人行道,和车站保持一段距离。

⑩后来,我和司机说:下次你再往前开一点,我在那里等你。

⑪等车的陌生人被焦虑摄走了注意力,嘈杂、慌乱互相渲染,让人身不由己地加入这出日复一日的戏剧。或许因为我知道自己等的车总会在某个时刻到达,才可以从容地以旁观者的过态站在其间。

(选自陆庆屹《四个春天》)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各题。

雪落菘叶

高方

①第一次听说白菜别名叫“菘”时,心里跃起一个激灵。这让我想为新认识的“菘”写点什么。

②中国是白菜的原产地。古老诗集《诗经》中曾唱道:“采崶采菲,无以下体。”“”逐渐变身为“菘”,是为白菜的古称。千百年来,当园里的菜蔬们渐次退场,只有白菜坚守到小雪时节,它更像是大地的呼吸,与松一般有不畏霜寒的傲骨。

③当第一场冬雪覆盖大地,白菜便已整理好行李,准备要离开土地了。虽然最外层的叶子依然舒展如裙摆般松散,但内层已包裹紧密,捏一捏顿感踏实。如此瓷实便可承受长途运输之颠簸。

④别看白菜窝在垄间其貌不扬,叶子并无精致讲究的姿态,但是从离地几米的视角俯视它们,却有震撼的观感。一朵朵花苞葱葱翠翠、圆圆滚滚、层层叠叠,像浸染了青汁,颜色顺着鼓胀的曲线,由浓而淡滑落。

⑤每年收白菜的季节,奶奶偻的腰更弯了。她将背拉成一道弓,面向泥土蓄力,拢起白菜外层散乱的叶子,拉住根部轻轻一拽。片刻前还直挺挺的白菜,立刻倒在一旁。

⑥爷爷有时会抡起锄头,把白菜根从泥土里钩拽出来,白菜顺势在地垄里打个滚,被爷爷的大手一把捉住,丢进柳条筐。手推车上摞起、坐稳,白菜们便跟着农人回了家。

⑦带着泥土的白菜要先晾晒三四天,直到外层的绿叶萎蔫,变得像纸一样皱而干,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膜。那些秋虫的浅吟低唱、寒生露凝、弯月银霜等自然风物统统封进心里,从此缄口。

⑧晒过的白菜可以在室外任一处背风的地方堆放,不论放在何处都不需用纸张、棉被、塑料膜等物覆盖。它喜欢与自然天生天长,风、雪、寒霜才是它愿意接受的披风。

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入冬后家家户户都要存上百余斤大白菜。它在最寒冷的季节受命,承担起果腹之重任。年幼正在长身体的我,总是不满足单一食物的摄入,于是在奶奶弯腰拾起一棵白菜时,便开始嘟囔着抗议:我不想吃炖白菜。

⑩拢上套袖,奶奶横起面板,坚起擀面杖,烧旺炉火。双手交错间,便烙好一张酥香的葱油饼。有了饼的加持,炖白菜果然又变得别有滋味。有时,奶奶也会把肥肉炼成脂渣,和着白菜做成包子、饺子、烙饼,味道各有不同,味蕾再次沦陷。

⑪大白菜味甘性平,它与谁搭伴都可以。它愿意为任何一场厨房大戏充当配角,这不失为白菜迷人的部分,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⑫小小白菜,清白而淡雅,深得文人墨客的偏爱,始终占据一方纸墨。

⑬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也是资深美食家,曾作诗云:“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蹈掌。”能从清淡的大白菜中品出如此美味,不失为阅尽繁华后的回归,表里澄澈,怎么都自在。

⑭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过大白菜:“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如今在大白菜的重要产地——山东胶州,刚收割完的白菜也用红绳捆绑,绳子上还挂着二维码,扫码可以看到它生长和运输的过程。

⑤又是一年雪落时,雪霰排成长队降落人间,或随旋风急流而泻,或循着光线升腾。相比之下,白菜笃定多了。陈于墙角、铺于集市,不卑不亢地候在那里,为大地隆冬的洗礼而揭幕。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3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