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的生产销售受西方控制,国际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1960年,以西亚产油国为主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围绕着石油定价权不断与西方石油资本进行斗争。到70年代初,西亚产油国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联合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西亚产油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80年代初,两伊战争爆发使伊朗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锐减。80年代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欧佩克单方面决定,转向由欧佩克、石油需求和西方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国际油价曾出现短期大的涨落。90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经济萧条,石油需求减少。21世纪初,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

——摘编自汪莉丽《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等

(1)、依据材料,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程。
(2)、阅读材料,归纳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结合史实对其进行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日本,乘坐时速210公里的“光号”新干线列车。小平同志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2001年后,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依托国内健全的工业体系,中国高铁建设加速。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0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度。2012年,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2014年,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177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也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再次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实施,并提出了构建“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布局。截至2022年,全国高铁总里程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等

材料二

年份

日本GDP

(亿美元)

中国GDP

(亿美元)

日本GDP

世界排名

中国GDP

世界排名

1978

9807

2138

2

11

1995

54548

7345

2

7

2010

57017

61013

3

2

2022

53700

166400

3

2

——据世界银行中国大陆统计数据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发力,1987年人均 GDP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国第一。日本各大企业开启全球扩张模式,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环球影业等被日本收购或者控股。然而从1991年开始,巨大的地产泡沫破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7年日本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奇迹不复存。日本大藏省(财务省)在经济领域采取收缩政策,同时加大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力度,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但成效有限。从1989年到1998年,内阁更迭频繁,其中羽田孜内阁仅存在64天,这严重削弱了重大决策执行能力。目前,日本在半导体、民用芯片、生物科技等少数产业仍就领先外,中国在很多领域已赶上,甚至超越日本。

——据小峰隆夫:《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雍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公里积沙被抓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

——据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层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士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

——摘编自《榆林市志》

材料三

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行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士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摘编自郝晋珉等编著《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地。石光银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百年风华》等整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