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节选自《古文观止•屈原列传》)

【注释】①左徒:楚国的官,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②害:嫉妒。③属(zhǔ):撰写。④伐:夸耀。⑤内:接纳,收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任楚国左徒,懂得政治安定和治理混乱的道理。 B、屈原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被疏远。 C、在怀王是否赴秦这件事情上,子兰与屈原意见不同。 D、怀王逃到赵国不被接纳,他竟然死在秦国并葬于秦。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灶边闲谈
                                                                                                         纸上王国
        ①在厨艺得到家人一致赞赏的情况下,我正式取代妈妈成为家里的掌勺大厨了。我的下属有锅碗瓢盆,我的装备有柴禾茅草,而我最重要的搭档就是家里那一口土灶。柴禾在那灶腔中劈啪地烧着,暖黄的火舌吐出来烘人的脸,锅里的蒸汽从木盖边缘喷泻而出,整个儿灶房都飘漾着谷物的融融香气。而我身上沾满了棉秆上的碎叶,头发上沾着蓬蓬的尘土,眼睛常常被浓烟呛得直掉泪——土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拥抱着我。土灶和家里的土狗一样,虽不能倾心交谈,却是亲昵有加。
        ②这份亲昵需要我有十二分的耐心去呵护。土灶简直是一个有脾气的娇纵孩子,这鲜明地体现在烧火的过程中。灶腔的柴禾要塞得虚实得度,干湿适宜。倘若一时急了,柴实实地胀满了灶腔,浓烟滚滚,你只有咳嗽流泪的份儿。土灶宛如一个待喂的婴儿一般,伺候不好就会哇哇大哭,毫不理会你的苦心。哪里像煤气灶、电饭煲、微波炉之类,这些动力全源于电、气之类的工业厨具,简直是我们的奴隶,我们要怎样它们就好乖好乖的听从,哪里像土灶这般需要我们在乎灶腔的实与空,柴火的干与湿,火势的大与小?
        ③然而土灶却是所有煮饭烧菜的工具中最具人情味的。它的灶身全是从大地攫取泥土垒起来的,灶洞是空的,灶腔是空的,空乃容万物,有东方的哲理在;它所需煮饭的原料也是在大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烧的是茅草、树枝、棉秆这样大地的毛发。黄昏时分,站在高处看村庄,炊烟袅袅,那是灶的气息,虽有些刺鼻可却是爱人身上一股独特的气味,肌肤可亲的亲昵。它是农业文明的遗留物,多少个乡人家庭就有多少口灶。各式的灶,烧柴火的,拉风箱的,用沼气的,皆有人手的温热和眼睛的凝视。它有着工业厨具所没有的平等从容之魂。
         ④工业厨具容身的空间是厨房,而土灶的所在我更愿意叫它灶屋。土灶赋予了灶屋开放的气质。乡村所有的灶屋就是这样敞开的,它的米香自由自在地流出屋外,乡人一路被香气牵进屋里来。进来的都是客,我会像展示珍宝一样揭开锅盖,腾腾的蒸汽罩上来,让人都忍不住去尝尝新。同时这也是乡人的聚散地。婶娘坐在灶边一边烧火,一边跟着其他妯娌说话。灶台边上的窗台外,扁豆藤爬上了柴垛,一只母鸡扑棱棱地跳过眼前。这边聊得欢,那边锅盖噗哧哧被沸腾的汤水顶浮上来,“哎呦呦,饭熟咯!”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①有隙。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竟不肯受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与卫,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侠累:人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