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翻译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先秦诸子散文挖空练习

子曰:“非(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请(             )斯语矣。”《颜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①随,随国。②封,大。③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婉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国守志,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恨怨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词,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而论者以为“露才扬己”,“怨刺其上”,“强非其人”,失厥中矣。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

【注】①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大雅》,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②厥中:这里指公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