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徽之,字子猷,卓荦不凡,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 , 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逐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子居山明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诸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柜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 , 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做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卓荤(luò):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特军桓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子酰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C、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D、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朝三省六部制建立后,为门下省的官职。 B、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士大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做官是士大夫人生的首要目标。 C、肩舆:车舆制度。肩舆是指用人力拾扛的代步工具,高级官员乘坐肩舆由4到8人抬行,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就是从这来的。 D、胡床:域外传到中国的舶来品,是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椅。由于便于携带,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出游、狩猎,多带着这种椅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徽之才能卓越出众,平时却不理公务,对自己所负责的事务一概不知,桓冲因此还提醒过他,他却浑不在意。 B、王子猷爱竹,有一次他经过吴中一座竹园,竹园主人认真地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等待着他的到来,他却先去竹林里赏竹,不理睬主人。 C、王子猷早就仰慕桓子野的音乐才华,恰好两人在码头遇见,就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接连调了三次音才开始演奏,可见其对王子猷的重视。 D、王徽之和王献之各自欣赏不同的处世之道,王献之赞赏井丹品行高洁,王徽之却觉得西汉司马长卿玩世不恭的傲世情怀才更令人歆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②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5)、王微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所给内容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 , 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累转东海王越军谘祭酒,出补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迁治书侍御史、骠骑司马,拜散骑侍郎。

    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出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

(选自(《晋书·戴邈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乙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