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青瓦
徐吸
①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②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厂的工人如何掘地三尺,把细腻柔软的黏土方方整整地挖起来,一片片制成瓦坯,再烧制成瓦。制作青瓦的泥瓦场,活像一个考古现场,本色,有序。做瓦和做糕点一样复杂,所不同的是,制瓦是制造声音的过程。两片成熟的瓦碰在一起,轻重适度,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很聪明的声音,而两片糕碰在一起,声音就是傻傻的。所以我现在还认为,烧制青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制瓦是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
③待到冷却完毕,就是开窑验货的时候。敲击时涩勒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全,好坏但凭声响。一片片普通的青瓦就这样开始它遮风挡雨的岁月。
④在江南,老街上,老屋房顶上,瓦缝参差,青瓦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一条条,一垄垄,一沟沟。云归天瞑,雨点初落的时候,只要心静就能听到清脆的天籁,藏在深闺也能知晓天气的变化,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⑤老街拒绝琉璃瓦,只接受青瓦。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琉璃自古就是宫廷的产物,烟雨迷蒙,粉墙飞檐,铺满青石板的老街盖上琉璃,有点自不量力——琉璃只能与珠光宝气捆绑在一起,只能跟大富大贵捆绑邦在一起。在老街,青瓦跟月色镶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
⑥很喜欢秦观的《浣溪沙》︰
⑦“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⑧雨细如愁,檐口的青瓦在帘端闲挂银钩。没有了青瓦,江南也许会少了许多生趣,恐怕清平人生的许多闲情逸致也因此会瓦解。
⑨“瓦解”是一个本色直观的词,支离破碎,无法挽回,人生家国借“瓦”,而道出了残存的意象。
⑩但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的过程。儿时在窑厂目睹制瓦,先把土制成圆筒形,尔后分解为四,即成瓦。因此,对每一片青瓦而言,瓦解就是脱胎,入窑便是造化,土赋予其形,火锻炼其魂,水造就其魄。
⑪烦琐的人生,或许也不过如此罢了。就像青瓦一样,不经历这样的过程,也许就不会有呼吸的生命。
⑫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
方法点拨:
①把握语言赏析的角度,尝试揣摩语言风格特点。
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③借助常用修辞、写法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表达效果。
我觉得文章第⑤段文字采用了①的手法,突出了②,表达了作者③的感情。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憶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也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1: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 |
6:40——7:00 | 起床 |
7:00——7:10 |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
7:10——7:30 | 早餐 |
7:30——7:50 |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
7:50——12:00 | 上课 |
12:10——12:20 | 学习英语语法 |
12:20——12:40 | 午餐 |
12:40——12:50 | 背诵一首古诗 |
12:50——14:00 | 午休 |
14:00——14:20 | 阅读名著片段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