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市第四十三中学)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白描传神

张舟子

①北宋画家李龙眠,擅长人物、鞍马和历史故事画。他特别注重写生,追求准确生动的刻画。他的画多不敷色,人称“白描”。金圣叹将这一概念引入小说评论,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传》,认为其语言简洁生动,不多铺张,只抓住主要物象来描写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由此来看,白描即是古代的“白画”,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

②既为描画,首先在于形似。“描”即是摹写,要以准确的词语使轻重合宜,不失其真。比如描写大海的颜色,午后强光照射,海水略微发蓝,但主要颜色稍显灰白,不妨用“烟蓝”。一艘渔船从港口驶出,行至海天相接之处,一路的颜色亦有区别:近海区的蓝很有意境,如雨过云破,可以用“天青”:海色随船行过渡,“青蓝”也随视线而来;行至深海区,海水其实已呈“靛蓝”或是“深蓝”。此时你会发现,寥寥数字,以简淡写斑斓,将海水随渔船渐行渐远而逐渐深沉的蓝色,真实准确地描画出来。如果草率而笼统地用“蓝色的大海”,让海失去了真实的颜色,那就真的是“白画”了。

③当然,得其形似仅为其表,白描的关键还在于传神,即通过精练的词语、贴切的表达,为作品注入神韵。贾平凹说:“如果要描写两山之间有一道细水,‘流’亦可,‘漫’亦可,但若用个‘____’字,两山便有了‘窄’的形象,水便有了‘细’的注脚。”再如阿城的《溜索》,写人滑过悬于两岸峭壁的溜索之迅疾,我们常会用“像箭一样飞出去”之类的句子,阿城竟写为“嗖的一下小过去”。一个“小”字,伴着嗖嗖风声,溜出了马帮汉子箭一样的速度和由大而小的身影。

④《湖心亭看雪》中的雪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皆得益于张岱出神入化的白描。“天”“云”“山”“水”气韵本就相似,加上所处空间交错,让四个词语仅需简单罗列,不必刻意雕琢,便有了界而未界之感。再用三个“与”字便消融了壁垒,只用一个“一”宇便浑然而相成,造就了天地无界、恢宏阔大的意境。此时笔锋急转,“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一出,便让文字背后仿佛有了一位山水画国手,苏堤水榭,甚则崇山峻岭,似乎都渺小得只需信笔一画信手一点。每短四十余字,写尽了惟余莽莽的雪景气象,但说到底也只是词语精练之功,表达贴切之效。

⑤所以鲁迅先生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而已。”可见,要想写出传神的白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通读全文,说说我们用好白描这一手法,有哪些秘诀?
(2)、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更能体现第①段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
A、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智取生辰纲》
(3)、请结合语境,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第③段画横线处 ( )
A、 B、 C、 D、
(4)、下面的内容,是否能作为例子放入文中?任选一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②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土壤为何五颜六色?

佚名

      一般人都说“黑”土地,殊不知土壤也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究竟是什么魔法把土壤变出这么多颜色呢?

      原来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会让土壤呈现不同的颜色。土壤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黏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从灰到黑,颜色随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

      矿物质有更神奇的效果,是它让土壤有了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色发红,或者呈棕红色。氧化铁又是一种善变的物质,在土壤里经常发生变化。当它与水作用时,能转变为黄色的水化氧化铁,低洼潮湿的环境是这一变化的适宜条件。因而在这种地方,土壤常显黄色。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当土壤中的氧化亚铁较多时,土壤就呈现出灰蓝色。白色则常常与土壤里的盐分变化紧密相连。如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等盐类,以及高岭土、氢氧化铝等物质在土壤中呈粉末状存在时,都可能让土壤呈现偏白的颜色。

      紫色土则是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多,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其土色的决定因子主要为其中含有的结晶性氧化铁和锰化合物。

      土壤颜色也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呈灰色、灰白色、暗棕色、红棕色等的土壤,原来大多是白土、红壤、黄壤,在人们长期耕作、施用有机肥的作用下,土壤中腐殖质有所增加,土壤逐步向黑色过渡。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的肥瘦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颜色的不同也会影响土壤温度。土色深的,吸收阳光能力强,土温升高快;土色浅的,吸收阳光的能力弱,土温升高慢些。土壤的温度与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善待挫折》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④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选自《青年博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黑白琴键上的爱

徐立新

       ①迈克不知道,这是他们第几次搬家了,“妈妈东奔西走,我也东奔西走。”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迈克的妈妈叫卡娅,是位30多岁的女人。她之所以不停地搬家,是因为没人喜欢跟她做邻居,因为会被她的琴声吵死。有一次,迈克偷偷从门缝里看到,一位阿姨站在门口,狠狠地训斥妈妈,指责她在制造噪音。而妈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背着双手,头一直低着,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怯生生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

       ②当时,迈克真想冲出去,给那可恶的阿姨一拳,“妈妈的琴声那么好听,她居然说那是噪音!”但他没有那样做,妈妈曾无数次教导他对邻居们要和善友好。

       ③第二天,卡娅又带着迈克搬家了。此后,迈克发现,妈妈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在上班前,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邻居们放在外面的轿车也会被妈妈擦得很干净。但邻居们似乎并不领情,麻烦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上了门。

       ④迈克敢打包票,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哪怕再忙再累再晚,妈妈每天都会坚持弹琴,自己也总是在妈妈的琴声中入眠。

       ⑤两年后,10岁的迈克终于可以上学了,这让迈克兴奋不已,他一直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之前总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尽管妈妈求天拜地,好话说过无数次。

       ⑥迈克很努力地学习,想让妈妈高兴。结果他的成绩果然不错,毫不逊色于班上其他同学。

       ⑦渐渐地,迈克能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对很多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天,妈妈不在家,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上面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有效。阿拉斯加州卡萨森儿童医院,1996年5月15日。”

       ⑧晚上,下班后的卡娅和往日一样,照例坐到钢琴前面,打算为迈克弹上一曲。“妈妈,我可以跟您说说话吗?”迈克站在房门口,眼睛里闪着泪花。

       ⑨“当然可以,请说吧!”

       ⑩“妈妈,我知道您不喜欢音乐,也不爱弹琴,对您来说,这太难了。但为了我,您这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谢谢您,妈妈!”说完,迈克朝妈妈飞快地跑过去,然后,将卡娅那只有三根手指的残疾手紧紧地抱在怀里。

(选自2013年第5期《快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的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把钱给更需要的人

王举芳

    ①“能不能把这些奖金给更需要的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见义勇为表彰现场,老钱边说边不时搓着双手。

    ②老钱是一名高空清洗工人。那天他下班回家,路上遇到一栋高楼意外起火,整栋楼浓烟弥漫,围观的群众说楼里困了不少人。看到不断在浓烟间往复穿梭的消防人员忙不过来,老钱主动请缨,把口罩往水里一浸,戴上后就加入到施救队伍中。他两进两出,先后救出一名被困的孕妇和一名7岁大的男童。

    ③领完奖回到家,老钱把获奖证书放在桌子上。妻子拿起证书看看说:“听说有奖金啊,钱呢?”

    ④“哦,钱改天打到银行卡上。”老钱的目光有些闪烁。

    ⑤“嗯,这些钱来得真是时候。我正为咱儿子的药费发愁呢。”

    ⑥老钱走到床边看儿子。儿子睡着了,模样乖巧。儿子患有先天性间歇癫痫,老钱和妻子抱着儿子去过很多大医院看病,医生都说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用药物保守治疗。儿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老钱用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脸,眼泪落在儿子盖着的毛毯上,寂静无声。

    ⑦几天后,妻子又问起奖金的事儿,老钱支支吾吾说:“这1万元钱,咱能不能不花,拿去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呢?”

    ⑧“你脑子进水了啊?有你这样的爸爸吗?自己的儿子急着用钱买药,你却把钱拿去给别人花,太狠心了!”妻子很生气。

    ⑨“不是,咱们儿子买药的钱我能挣,我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给那些更需要用钱的人,效果会更好。”

    ⑩“你说,谁比咱更需要钱?”

    ⑪“有,要不,你跟我去医院看看那个孩子吧。”

    ⑫从医院出来,妻子说:“与我们的孩子比起来,那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摔成那样,全身多处骨折,是得花不少钱,可他家比我家困难多了。把钱先给他,我觉得你是对的。”

    ⑬老钱紧握着妻子的手。妻子是个善良的女人。5年前,老钱和妻子在同一个工地打工,当然,那时妻子和他还只是工友关系。老钱得脑炎住院,工友们给他凑了住院费。妻子自荐给他做护工,说工地上只有她一个女人,照顾病人非她莫属,因为女人心细。喂饭、洗衣、擦身……她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着老钱。同病房的人对老钱说:“你媳妇真好!”老钱羞涩地解释:“我们只是工友。”

    ⑭工友们都不富裕,但在老钱需要钱的时候,大家都解囊相助,这让身在异乡的老钱心里很温暖。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不做冷漠的路人,要用自己的善意带给别人温情。想到这些,老钱心里充满了感动,不由得搂紧了妻子的肩。

    ⑮儿子的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看着年幼的儿子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老钱和妻子十分难受,却又无能为力。

    ⑯“咱们的积蓄已经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妻子开始抽泣。

    ⑰“你别急,我来想办法。”老钱托人找了一份兼职。白天清洗高楼,晚上去餐厅加班到凌晨,下班后再到医院陪孩子,然后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躺一躺就算睡觉了。

    ⑱这天清晨,老钱被人叫醒,“大哥,谢谢你那天救了我媳妇,就是那个孕妇,她生了,今天出院。我们一家人一直想找你表达谢意,听说你家孩子病了在住院,也没什么能帮你的,这是我们的心意,请你一定要收下!”说着那人把一个厚厚的信封塞进老钱的手里,然后快步走开了,老钱还没有回过神来,只见那信封上写着“感谢恩人”四个字,打开信封一看,是厚厚一沓钱。

    ⑲“这是一个病号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他那天在救火现场看你救人很感动。”护士递给老钱又一个厚厚的信封。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大家知道老钱目前的处境后,开始真诚地帮助他了。

    ⑳老钱的眼睛潮湿了。他站起身走到走廊尽头的窗户前,太阳升起来了,暖暖的,把世界照耀得更加宽广,更加明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