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以:用。⑦乍:突然。⑧纬:编织物的横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水清冽            ②佁然不动

③虚空            ④而犹不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疾 趋 度 石 罅 瀑 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的特点,乙文突出了水的的特点。(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寒暑易节,一反

【乙】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 , 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子不语》,有删改)

【注】①睨:斜视。②揶揄:嘲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盘山

明·袁宏道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A】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而上,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B】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 , 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 , 日光横射,影落塞外 , 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 , 方广可几筵。【C】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得有此奇观也。

[注释]①盘山:在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州区之间。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县人,主张“性灵说”,曾七次上疏,辞官后去江南各地游玩。③窣诸波:梵语“塔”。④塞外:长城。⑤枰(píng)石:棋盘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