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完成小题。

【甲】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乙】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一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以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1)、读经典,知内容:甲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2)、读经典,有收获:请你仿照[乙]段中的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填充下表,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意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3)、读经典,品语言:《经典常谈》是一本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
(4)、 读经典,有感悟: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请你结合对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由于战马和皇家御马每天都被带到我的跟前,经过时间的考验它们已经不再胆怯,一直走到我的脚边也不会惊吓。我把手放在地下,骑手们就纵马从上面跃过去;其中有一名猎手是皇帝的狩猎队的,骑一匹高大的骏马从我穿着鞋子的脚面跳了过去。这确是惊人的一跳。

    一天,我有幸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国王大大开心了一回。我请求他吩咐人给我弄几根两英尺长的棍子来,像普通手杖一样粗细的就行。皇帝就命令他负责森林的官员前去照办。第二天清晨,六个伐木工人驾着六辆马车回来了,每辆车都由八匹马拉着。我从车上取下九根木棍并把它们牢牢地插在地上,摆成一个二点五平方英尺的四边形。然后,我又取四根木棍,横绑在四边形的四角,离地高约两英尺。接着我把手帕平铺在九根直立的木棍上并绑紧,四面绷紧就像鼓面一样。那四根横绑的木棍高出手帕约五英寸当作四边的栏杆。这活干完之后,我就请皇帝让一支由二十四人组成的精骑兵上这块平台来操演。皇帝同意了我的这一建议,我就用手将这些马一匹匹拿起来放到手帕上,马上骑着全副武装的军官,准备操练。他们一站整齐就马上分成两队,进行小规模的军事演习,一时钝箭齐发,刀剑出鞘,跑的跑,追的追,攻的攻,退的退,总之表现出了我从未见过的严明的军事纪律。由于四根横木的保护,他们没有从平台上跌下来。皇帝高兴至极,命令这个游戏几天内反复表演。竟然有一次他让我把他举到平台上去发号施令。他甚至费尽口舌说动皇后,让我把她连人带轿同时举到平台不到两码的高处,从那里她得以饱览操练的全景。也算我运气好,几次表演都没有什么不幸的事故发生。只有一次,一位队长骑的一匹性情暴烈的马用蹄子乱踢,在手帕上踹出了一个洞,马腿一滑,人仰马翻。但我马上就将人马都救起来了,一手遮住洞,一手像原先送他们上台时那样将人马放回到地上。失足马的左肩押扭伤了,骑手则什么事也没有。我尽量将手帕补好,不过我再也不相信这手帕有多坚牢,能经得起这种危险的游戏了。

【活动二】书海畅游

【片段一】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少卿兄,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迟衡山又在房里拿出一个手卷来说道: “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却并不曾有个专祠。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但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裱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这是该的!”接过手卷,放开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两。

(节选自《儒林外史》)

【片段二】鲁提辖看那五台山时,果然好座大山。但见:云遮峰顶, 日转山腰。嵯峨仿佛接天关,率律参差侵汉表。岩前花木,舞春风暗吐清香;洞口藤萝,披宿雨倒悬嫩线。

(节选自《水浒传》)

【片段三】四月已逝,五月来临。这是一个明媚宁静的五月, 日复一日,都是蔚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轻柔的西风和南风。现在,草木茁壮成长起来。洛伍德抖散了它的秀发,处处叶绿,遍地开花。

(节选自《简·爱》)

【片段四】坟墓四周摆上了用枞树枝编成的花环,仿佛给这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篱笆。陡坡上笔直的松树高高耸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菌。这儿是小城的近郊,静谧而又冷清,只有松林在轻轻地低语。大地回春,空气中散发出春天泥土清新的气味。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