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五月的花海,时代的芬芳。建团百年,我们以青春之名,赴强国之约。丹阳中学举办“逐梦好青年,接续向未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秀·青春风貌】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请你结合语段中划线句完成宣传语的上句。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

下句:传承使命勇做时代先锋

(2)、【访·青春榜样】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年榜样的力量,校团委拟开展采访青年奋进者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请简要阐述你的采访思路。

我的采访思路:为了让采访高效进行,我们第一步要确定采访对象,第二步要拟定,第三步要约定采访时间,第四步再进行

(3)、【燃·青春接力】跨越百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堂。面对主持人“青春应该做什么”这个提问,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

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

主持人:跨越百年,传承一代代不变的梦想,我们用最好的成绩证明——中国青年,是这个世界上最炫的那一片风景!

(4)、【研·青春成才】综合下列两则材料,探究青春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坚定回答;“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从小就树立并付诸行动的坚定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的坚定选择……

材料二:青年成才因素调查图

我的结论:

举一反三
阅读陈永林的《爱之链》,然后答题。

    小树是个让所有教他的老师都头痛的学生,他的调皮捣蛋在全校出了名。他不是把只癞蛤蟆放在女生的书包里,就是在前排同学的凳子上放块尖石头。老师也向小树的父母告过状。老师一告状,小树就得挨父亲一顿打。可小树死猪不怕开水烫。小树说:“牙一咬,就熬过去了。”

    但小树念五年级时,新调来一位林老师,林老师是女的,且是班主任。

    小树想给林老师一个下马威。

    林老师上第一节课时,一推门,小林放在门上面的扫帚就掉在林老师的头上了。奇怪的是林老师并没有生气。林老师笑着说:“我知道这扫帚是谁放的。”同学们的目光都落在小树身上。林老师顿了顿,说:“这位同学极聪明,如若他把玩恶作剧的聪明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的。”

    林老师接着就上课,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只是放学铃响后,林老师说:“小树,你去我办公室一趟。”

    小树进了林老师的办公室,林老师从小树的头发上捡起一片纸屑,扔了,又抚了小树的头,笑着说:“小树,你怎么这么调皮?就像我弟弟一样。小树,你准很奇怪我上课时为什么没训你?说实在的,我不忍心,因为我爱你。”

    小树噙在眼里的泪水哗哗地淌下来了。

    小树很快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也刷刷地往上蹿。

    这天,小树放学回家,见地上一地的饭菜,地上还有摔碎的碗和盘子,家里还有一股酒味,小树的母亲坐在沙发邀上哭哭啼啼的。小树知道喝醉的父亲又同母亲吵架了。

    小树拿来扫帚扫干净了地上的饭菜。鞋都没脱的父亲躺在床上骂骂咧咧的,小树帮父亲脱掉鞋袜,给父亲盖上被子。小树又泡了一杯浓茶,小树曾听父亲说过浓茶可以醒酒。可小树端茶给父亲时,父亲的手一挥,骂:“你想毒死我?”茶杯盖就碰在小树的额上,茶杯也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洒了小树一身。小树感到额头辣辣地痛,手一摸,一手的血。

    第二天,父亲的酒彻底醒了。父亲摸了一下小树的额头问:“还痛吗?”

    小树摇摇头:“不痛。”

    “恨我吗?”父亲的语气里满是内疚。

    “不,爸爸,我爱你。”

    父亲的眼里涩涩的,父亲忙低了头,父亲怕小树看见他眼里的泪。父亲说:“我从今天起就戒酒。”

    没过多久,小树的父亲同母亲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又吵了一架,吵架没好话,两人啥绝情的话都说出来了。后来父亲狠狠地打了母亲一巴掌。

    母亲再不出声,进了房,关了门,把门反锁了。

    父亲只有同小树挤在一床。

    半夜时,父亲敲门,母亲却不开门。父亲说:“你开门,我有话对你说。”

    母亲仍不开门。

    父亲颤抖的语气里满是哀求:“开门,开门呀,我求你开门。我错了,我爱你呀!”

    门终于开了。

    父亲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你。我,我爱你!真的,真的很爱你。我的脾气太暴躁了,总惹你伤心,我再也不会了,原谅我!”父亲说着把母亲紧紧搂在怀里。

    母亲的拳头不停地捶在父亲的肩上。母亲哭着说:“我恨你,恨你,恨死你了。”

    两人紧紧拥在一起。

    后来,母亲对父亲说:“你如没说你爱我,我就不会开门,那你也看不见我了,我的遗书都写好了。我以为你不再爱我了……”父亲的心针扎一样痛。

    父亲又紧紧地、紧紧地把母亲抱在怀里,生怕母亲从他怀里飞了似的。

(摘自《北京晚报》2004年2月2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在哪里?

梁衡

    ①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硬贴软靠,甚至争风吃醋,莫辩真伪。北至山西、河北,南到广西、台湾,处处自诩桃花源,人人争当武陵。只我亲身游历过的“桃花源”就不下几十处,遍布大半个中国。陶渊明用什么魔法将这桃花源的基因遍洒中华大地,遗传千年,繁衍不息?

    ②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从福州出发北上,过永安县,车停在路边,有指挥牌:桃花源。我说着柏油马路一条,石山一座,怎么是桃花源?主人说不急,先请下车。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峰荡漾,胸爽如洗。而半山腰庙宇民房,红墙绿瓦,飘于树梢之上,疑是仙境。折而右行,半壁之上突现一岩缝,竟容一人,曰“一线天”。我从缝中望去,山那边蓝天白云,往来如鹤。因为要赶路,我们不能如武陵人“舍船,从口入”了,但我相信穿过一线天,那边定有一个桃花源。【批注任务一: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句”,以划线句为例,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得作用。】

    ③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山之有名,因二:一是通体暗红,山崖如血,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二是环山有溪水绕过,作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想不到在这景区深处却还另藏着一个小“桃花源”。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草坪上散摆着些茶桌,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海内知名。你在这里尽可细品杯中乾坤,把玩手中岁月。那天我正低头品茗,忽听有人呼唤,隔数桌之外走过一人,原来是十多年未见的一位南海边的朋友,不期在此相遇。我们相抱而呼,以茶代酒,痛饮一番。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批注任务二:文章用词精炼却内涵丰富,请赏析划线句“把玩”一词的妙处。】

    ④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朱熹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开创了他的哲学流派,我怀疑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就是取自这个意境。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朱、戚、陆、辛都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物。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要做陶渊明,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

    ⑤如果你抚摸陶渊明之后的历史画卷,就会听到无数伟人、名人、与他的共鸣,而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群山高峰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一股从遥远的桃花源深处发出的雷鸣,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滚滚回响,隐隐不绝。

(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