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文本一】
“围炉煮茶”爆火,见证传统文化魅力
①“暖阳午后照窗斜,三五知交聚饮茶。清茗一杯诗互和,人生漫诉话无涯”。随着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围炉煮茶”也晋升为顶流,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宠儿”。
②“围炉煮茶”爆火是传统文化魅力的见证。究其流行原因,一方面,是其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多样的需求。“围炉煮茶”使悠远、典雅的茶文化与当代人别致、品质的生活需求相对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它也是一种“另类”的社交平台。三五好友围在一起,无论是品茗唠家常,“偷得浮生半日闲”,还是谈论家国大事,析“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其深层次原因,它的爆火是传统茶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美学影响的当代彰显,与当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民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密不可分。
③泰戈尔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的时代土壤里播种。”不仅仅是茶文化,我们还应让更多传统文化,诸如琴棋书画、传统戏曲在年轻群体中落地生根,而不能束之高阁。让更多古老种子在新时代土壤生根发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是一项重大、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要立法建规、建章立制,形成周密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还要推动人才的系统性培养,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发扬光大。
④此外,如何让顶流“常青”,而不是让人们在“种草”后“拔草”,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更加立体宽广的生长空间:其一,创新、丰富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借助新兴社交媒体、新型商业业态以及科技手段,丰富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其二,拉近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心灵距离和生活距离。传统文化应时时有、处处有,深刻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让“东方神秘之美”散发“烟火气”“市井味”;传统文化还应日日新,与时俱进方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文本二】
传统文化不能只是束之高阁,更需要走进民间,贴近百姓的生活。譬如古香古色的院子,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自己动手煮茶,品味“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境;茶盏空了又满,一杯杯茶水入口,“浇出胸中不语尘”,在这一方小院里,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围炉煮茶”之所以能在现代人中流行,这正是人们追求传统文化、返璞归真的写照。传统文化本质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最终也要走入人民群众中去。
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无瑕至纯,是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但对于多数现代人而言,很难静心去从清茶的苦中品味回甘。而通过“电陶炉替代火炉”的创新方式,重新完善和定义新时代的“围炉煮茶”,这难道不算茶文化在当代生活场景下,可贵而美好的传承与发展吗? 同时,新的饮茶方式不应局限于年轻人的社交场景,而应该唤醒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在保护传承的同时推陈出新,像是将围炉煮茶与手作文创、野外露营、汉服体验等元素相融合,让更多人爱上煮茶背后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茶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应当坚持守正创新,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