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九地市2024 年初三语文模拟联考试卷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 “雨水”便因此得名。

②“雨”和“水”都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说文解字》: “雨,水从云下也。”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的动词“雨”表示下雨。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

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

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

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 “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

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

(1)、选文第①段~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B、选文引用资料丰富,增加说明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有内涵与情趣。 C、选文既生动形象,又有准确严谨的特点。 D、选文不仅介绍了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今天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3)、选文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回答问题。
        ①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与我们往常见到的白色大米不同,这次供人品尝的却是金灿灿的大米饭。据介绍,这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大米。转基因技术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隐患?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呢?
        ②转基因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③再次,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美国栽种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较之以往有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的产量大幅增加18%。
       ④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技术同样不能例外。据报道,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⑤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⑥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余世存

    ①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秋分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隆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紧、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③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裂、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④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⑤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伙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问。有心的农民会在秋忙空闲之际,检查、修缮房屋,欧美国家那些勤劳的农民则会刷漆、换地板、换门窗,使房子焕然一新,以迎接冬天。

    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如果说春分时万物都在生发,都踏上了征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秋分时就是收敛,在告别,在隐居。

(选自2015年第20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无人机,有前途

    ①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②“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或有车载计算机完全和间歇地自主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我们熟悉的无人机,通常指的是携带载荷飞行的无人机。完全意义上的无人机,指的是有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起降系统、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操作手等组成的“无人机系统”。

    ③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的直升机。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具有不同的优势。固定翼机飞行速度快、高度高,飞行覆盖面积大,抗风能力强,比较适合全管段巡航、通讯巡航、航拍等工作。直升飞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较适合短距离巡航、高清摄影和对地目标监控与跟踪,还可以定点悬停,在各种情况下均可起降。

    ④无人机具有成本低、零伤亡、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执行“3D”的任务——即“Dull”(枯燥)“Dirt”(脏)“Dangerous”(危险)的任务。无人机用途广泛,被业界宠爱有加。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对地攻击、通讯中继、靶标模拟等,是“得力好伙伴”;民用上,可用于科学研究、气象观测、货物配送、娱乐体验等,是“百变小能手”。

    ⑤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约有1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产品达1000多种,基于预测的国际数据以及对我国市场的乐观预判,到2020年,美国小型无人机总销量将从2016年的250万架飙升到700万架,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有430万架,另有270万架用于商业目的,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市场约占7%,民用无人机市场约占93%。

    ⑥无人机毕竟是机器,其可靠性还取决于系统复杂程度和外部使用环境,无人机系统中任意设备的故障都将影响任务执行,无人机使用的任意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飞行安全,这需要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___1___~___2___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___3___~___4___千米,最高可达___5___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设计。如法国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现代文阅读Ⅰ

莼菜:舌尖上藏着最深的乡愁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

崔丽娟

①思乐泮(pàn)水,薄采其茆(máo)。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鲁颂·泮水》节选

②莼菜,来自《诗经》里的《鲁颂·泮水》。其中的茆,即莼菜。这是一首歌颂鲁僖公的诗,本诗的主人公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xié)莼菜以备大典之用。鲁僖公即将驾到,在宏伟的泮宫里饮酒相庆。

③诗中“采茆”是为祭祀作准备。《正义》引《诗义疏》:“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中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yù),滑美。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本草纲目》中还将荇菜和莼菜进行了对比: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莼也。叶似莼而微尖长者,荇也。莼菜的嫩叶、叶柄和嫩茎均可食用,味道鲜美嫩滑,因此常常在饮酒、欢乐、庆功和祭典中使用。

④莼菜,又名尊蒪(pò)菜、马蹄菜、湖菜等,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茎长1~2厘米,无毛,基部有匍匐根状茎横卧于水体底泥中;花小,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叶呈椭圆状,漂浮于水面,长为3.5~6厘米,宽5~10厘米,盾状着生于叶柄,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25~40厘米,有柔毛,叶柄和花梗有黏液;果为革质,不裂,有宿存花柱。

⑤莼菜属水生浮叶植物。曾因其有性繁殖能力弱,对土壤及水环境要求高,原生种群较少,于1999年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又被调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通过地下茎越冬,一般花期为6月,果期为10~11月。

⑥莼菜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浙一带,在云南腾冲的北海湿地也有天然分布,常生在池塘、河湖或沼泽中。莼菜含有酸性多糖,主要存在嫩芽和幼叶叶柄外包裹的透明胶质中,另外,莼菜还包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自古被视为珍贵蔬菜,味道清香,可用来制作杭州莼菜羹、莼菜黄鱼羹等杭州名菜。作为中药材,莼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

⑦莼菜还被人们用来寄托思乡之情。____,“莼鲈之思”就将舌尖的美味和文人浓浓的乡愁串联起来了。

(选自《科普时报》2024年3月30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