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古诗文阅读

李将军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 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注释】①选自《史记》。②镞(zú):箭头。③竟:终于。④辄(zhé):就;总是。⑤麾(huī)下:部下。⑥二千石(dàn):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

(1)、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李广在右北平射老虎时,被老虎伤到。 B、李广驻守过各郡,听说有老虎,常常亲自去射杀。 C、李广射死了草丛里像石头的老虎。 D、李广射死了曾经咬伤他的那只老虎。
(2)、作者司马迁是如何描写李广为官清廉的?请从文中摘录原句来回答。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虎而射之                                        自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B、因复更射                                                何陋有(《陋室铭》) C、得赏赐辄分麾下                                意将隧入以攻后也(《狼》) D、广所居郡闻有虎,自射之                射于家圃(《卖油翁》)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蓼庄图记(节选)

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③凌害④,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集》卷十,有删改)

【注释】①奥阻:幽深险阻。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但不开化。③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④凌害:欺凌伤害。

古人在为亭台楼阁作记,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班级同学准备以《沧浪亭记》为蓝本拍摄短片。全班分成摄影组、字幕组、配音组、编导组等,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予以罪废 , 无所归。扁舟吴中,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 [北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节选)

【注释】①以罪废:因参与“庆历新政”,37岁的苏舜钦被罢职,闲居吴中(今苏州),修建沧浪亭。②碕:弯曲的水岸。③榜:驾船。④幅巾:古代男子以整幅帛巾束头发。⑤踞:蹲坐。⑥锱(zī)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⑦磨戛:消磨。

【材料二】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材料三】

【A】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

——苏舜钦《沧浪静吟》(节选)

【B】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节选)

【注】①二子:指伯夷、叔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②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③澄醪(láo):清醇美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