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蓼庄图记(节选)

余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慨然有遗世之思。说者谓渊明生当晋、宋之际,欲弃尘离垢,高举远引,托而此记,非真有是事。今以蓼花庄观之,则夫幽岩深谷,灵区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③凌害④,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集》卷十,有删改)

【注释】①奥阻:幽深险阻。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但不开化。③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④凌害:欺凌伤害。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还家来问讯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B、全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依次描绘了溪行捕鱼、桃源见闻、流连忘返、重寻迷路等故事。 C、“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源人不愿被外界打扰,怕重遭动乱;另一方面也使桃花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增加了文章的艺术美感。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弃尘离垢/寻向所 B、托而此记/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C、灵区境/渔人甚 D、耳未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西 山 面 之 浑 河 绕 之 奥 阻 幽 深 人 迹 之 所 不 到

(6)、文中描绘的蓼花庄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什么共同点?请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