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科普阅读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05年10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倍受国人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在这一天终于腾空而起!10月17日凌晨,在巨大的袭鸣声中,“神六”返回舱着陆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两位翱翔太空115个小时的中国航天员平安出舱——我国第2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如图(a)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 (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选填“吸收”或“放出”)。

(2)“长征二号” 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3)“神舟六号”的宇航员 (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原因是

(4)若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上 m。

举一反三
光速的测定在物理学中有多种方法,迈克耳逊曾用类似于下述方法在地球上较精确测定了光速。将激光发射器和接收装置按图所示位置固定,装置a是四个侧面均镀有高反光涂层的正方体,可绕固定的中心轴转动(图示为俯视图),当正方体转动到图示位置静止时,激光束恰能以45°角照射到某侧面中心P点处,反射到相距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顶上,经此处的光反射器(内部结构未画出,不计光在其中的传播时间)反射后,平行于原光线射到正方体另一侧面中心Q点处,最终被接收装置接收到。

(1)本实验利用到的光学原理是光的{#blank#}1{#/blank#}(选填“反射”或“折射”);如果把实验装置设置在月球上,本实验{#blank#}2{#/blank#}(选填“能”或“不能”)完成;

(2)为了使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反向平行(如图所示),光反射器中的设置了两面平面镜,这两面平面镜夹角应该是{#blank#}3{#/blank#}度;

(3)若光速为3×105km/s,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则光从P点射出到射回Q点所用的时间为{#blank#}4{#/blank#}s;

(4)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blank#}5{#/blank#}次激光的照射;

(5)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接收装置可接收到激光,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则测得的光速可能为{#blank#}6{#/blank#}m/s。(填写选项符号)

A.8nd  B.12nd  C.16nd  D.20nd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