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评价试卷
材料一:
你知道什么是“马面裙”吗?马面裙是一种半身长裙,流行于明清时期。它由几片布料拼接而成,需要围腰穿着,前后各有两面平幅裙门,两侧群裾打褶。正面看起来呈梯形的光面裙门被称为“马面”。今年,马面裙成为“拜年服标配”和“国民顶流”,《三联生活周刊》《每日人物》《第一财经》等主流媒体都报道过。马面裙大流行加固了山东曹县的汉服生产中心地位,甚至盘活了不少浙江的面料厂和领带厂。
马面裙第一次进入主流舆论视野是在2022年,留学生们掀起了在海外穿马面裙逛博物馆、参加毕业典礼的潮流,它开始成为一种中国身份的象征。
(摘自《界面新闻》2024年4月14日)
材料二:
马面裙最大的特点就是前裙门上的马面褶,而马面褶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男性服装“曳撒”上。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曳撒又叫一撒、一色服,原本是一种戎装,起源于元代的质孙服。明人王世贞所著《觚不觚录》中有:“袴褶,戎服也。其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其下有横折,而下复竖折之,若袖长则为曳撒……而士大夫宴会必衣曳撒,是以戎服为盛。”我国古代的服装形制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下分开的上衣下裳制,另一类是上下衣相连的深衣袍衫制。起源于质孙服的曳撒属于后者,而马面裙属于前者,却借鉴了曳撒上的马面褶。
明代女子流行穿着马面裙应不晚于成化年间,《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清晰绘有许多身穿马面裙的后妃即为明证。《嘉靖太康县志》载:“弘治间妇女衣衫,仅掩裙腰……正德间,衣衫渐大,裙褶渐多,衫惟用金彩补子,髻渐高。嘉靖初,衣衫大至膝,裙短褶少。”其中记录的流行于弘治到嘉靖年间的妇女裙当为马面裙。从出土的实物及孔府旧藏的明代女性裙装来看,马面裙也占了绝对的数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马面裙分前后两片,并用一个裙腰,两片裙身在中间有交叠,在裙门的两侧打活褶,这种结构极大地增加了裙身的活动空间,使得裙子具有较好的性能,便于活动。
(摘自《北京日报》2024年4月7日)
(明代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材料三:
实际上,马面裙早已在圈内流行起来了。香菜(化名)是一名资深的马面裙爱好者,她从2018年开始“入坑”马面裙,到现在已经有几十条马面裙了。
雲女士也是马面裙资深爱好者,她告诉北青报记者,马面裙六七年前就有商家在卖,但那时因为工艺不成熟,布料一洗就散褶且好几百一条,买的人并不多。现在因为工艺成熟,100元到200元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织金或是仿妆花马面裙。据她所说,现在的马面裙相比于古早的百迭裙,物美价廉,且纯色款完全可以作为百迭裙平替,款式多样,实惠很多。
雲女士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马面裙制作的关键技术——压褶工艺,整齐的褶子是判断马面裙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此外是聚酯纤维面料,该面料的开发使现代人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还原古人身上价值连城、金光闪闪的效果,其奢华的外观也是马面裙出圈的原因。最后是新纹样的开发,许多马面裙使用的是现代纹样,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审美。
(摘自《北京青年报》2024年4月2日)
材料四:
国风国潮牵动的,不仅是器物、人物和故事,更是审美、情感和认同;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赓续文脉、续写辉煌的文化自觉,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文艺创新的成功探索向我们昭示: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这个正反馈,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必将推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15日)
小语:马面裙的爆火不仅带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人对国风国潮的持续关注。
小文: 是啊,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只要能识记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就可以了,国风国潮的流行我们大可不必关注。
小语: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