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

【材料一】世界读书日海报文案,创意集合!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让我们一起在重温经典海报文案中寻找创作灵感吧!

【材料二】世界读书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与“读”不能割裂。“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端厚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这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

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简单说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

怎样让阅读的火越烧越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激发兴趣,保持热情;其次是要推荐给孩子有足够魅力的书: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我想是氛围,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伙伴阅读。先引导孩子去读一本老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由孩子和伙伴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在学习伙伴间形成阅读的氛围。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大闹天宫》《宝莲灯》《汤姆叔叔的小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孩子们都特别喜爱。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选自“语文格”2022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中小学生阅读偏好如何?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发布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以及阅诶带给学生的改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语文教育蓝皮书编委会组织开展了“语文教育有发展全国问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于2021年4月进行,以网格问卷的形式开展,来自全国的7341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学生问卷调查”。

图1: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占比情况

图2:中小学生经常阅读的地点占比情况

(选自搜狐网2022年8月29日)

(1)、下面是同学对以上材料的整理探究结果,其中表述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阅”是理解、揣摩的过程,“读”也包括静思默想的默读。“读”是“阅”的前提。 B、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孩子。 C、调查显示,“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阅读”是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 D、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阅读地点大多在“家里”,其次是“教室”。
(2)、为增强主题班会的宣传效果,班级拟设计一份海报。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海报,提炼一条海报设计的具体方法。

我选(  ),

(3)、为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提示: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个人行为中任选两个角度)
(4)、班级同学在阅读名著时,被作品中的人物亲情深深地打动了,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事件说说感人的兄弟情。

A.保尔和阿尔焦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孙少安和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举一反三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九年级某班学生在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利用班会课就我市是否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电动车加装棉护甲、一体式手套认定为违法行为展开讨论。请阅读以下提示,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120字左右。

【材料】

冬天一到,大风来了,连续的降温让外出的市民裹上了厚厚的冬衣,也让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包上了五花八门的“棉护甲”。有了这身装备,虽然暖和了身体,却埋下了安全隐患。那么,穿戴这些棉护甲到底安全不安全,执法者该不该管,却引发了不同的声音。记者在走访时,不少驾乘者如是说:“不穿护甲肯定灵活很多。可这样暖和呀!大不了刮大风天慢点骑呗!”“见到红绿灯提前减速,也别扎堆儿,要不容易刮着人!”

然而就在11月13日,苏州某女子骑着披着防护甲的电动车行驶时与前车相撞,导致人倒车翻, 门牙都被磕掉了俩儿。11月20日,舟山某路段上,一辆技着防护甲的电动车行驶途中,突然冲向一辆重型水泥车。经调查,两起车祸都是因电动车穿上护甲,致使车主操作车辆失控引发的。

目前在舟山、上海等地,电动车加装棉护甲已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在公安交警执法中凡是发现非法加装棉护甲、一体式手套的,一律予以现场拆除收缴,并现场训导。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认为,给电动车加装棉护甲目前还是一项被普遍默认的社会现象,处于法理与情理之间的灰色地带,往往出事后才能追究责任,十分被动。然而尽管很多东西都难以在情和法之间找到一个固定的答案,管与不管模棱两可,不过有一条准绳不能模棱两可,那就是安全。

(摘自《北京日报》)

【提示一】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材料的内容,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达出来;其次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材料要准确,经得起推敲,还应保持与观点一致;最后要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间的逻辑关联。(整理自九上语文书《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等写作知识。)

【提示二】材料中,划横线与波浪线的语句或将为你的议论提供论据。

阅读

材料一(现代诗诗论)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表现形式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造成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在形式上和谐呼应。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表意更为新颖别致。诗歌的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材料二(现代诗赏析)

中国结

余光中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苦笑/你的年纪太小了,太小/你的红丝线不够长/怎能把我的童年/遥远的童年啊缭绕/也太细了,太细/那样深厚的记忆/你怎么能缚得牢?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摇头/说不出是什么东西/梗在喉头跟心头/这结啊已经够紧的了/我要的只是放松/却不知该怎么下手/线太多,太乱了/该怎么去寻找线头

   纵观余光中咏史怀古、咏古文物以及故国风物为题材的诗作,不难看出贯穿其始终的一个巨大情结——中国结。中国结就是中国情结,所谓情结,是指深层次的情感纽结。余光中有两首以《中国结》为题的诗作。余光中诗文选集中,有一本就以“中国结”命集。可以说,中国情结是余光中诗作的精魂。

   余光中曾说:“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扎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透过余先生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文化人的殷殷家国之情。

材料三(现代诗阅读调查)

材料四(现代诗活动)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等一些特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朦胧诗派以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牧野等为代表诗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谈青年的责任担当

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该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⑤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作者:张建林。有删改)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担当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身影和光辉的形象。

②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革命前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现场,在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飘扬;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担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无数平凡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脸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绽放。

③青春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亮丽的底色,更是因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给它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作者:李锋。有删改)

阅读理解

【材料一】

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 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 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吮吸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 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 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

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 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 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 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态、定义、 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 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

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 :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 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地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配合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 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 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 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 人们生活的情绪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 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 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 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