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丹溪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阅读

【材料一】世界读书日海报文案,创意集合!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让我们一起在重温经典海报文案中寻找创作灵感吧!

【材料二】世界读书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与“读”不能割裂。“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端厚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对于阅读而言,最重要的永这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森林”。

如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简单说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

怎样让阅读的火越烧越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激发兴趣,保持热情;其次是要推荐给孩子有足够魅力的书: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我想是氛围,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伙伴阅读。先引导孩子去读一本老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由孩子和伙伴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在学习伙伴间形成阅读的氛围。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大闹天宫》《宝莲灯》《汤姆叔叔的小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孩子们都特别喜爱。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选自“语文格”2022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中小学生阅读偏好如何?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发布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以及阅诶带给学生的改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语文教育蓝皮书编委会组织开展了“语文教育有发展全国问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于2021年4月进行,以网格问卷的形式开展,来自全国的7341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学生问卷调查”。

图1: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占比情况

图2:中小学生经常阅读的地点占比情况

(选自搜狐网2022年8月29日)

(1)、下面是同学对以上材料的整理探究结果,其中表述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阅”是理解、揣摩的过程,“读”也包括静思默想的默读。“读”是“阅”的前提。 B、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喜欢阅读的孩子。 C、调查显示,“作业太多,没有时间阅读”是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 D、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阅读地点大多在“家里”,其次是“教室”。
(2)、为增强主题班会的宣传效果,班级拟设计一份海报。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海报,提炼一条海报设计的具体方法。

我选(  ),

(3)、为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提示: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个人行为中任选两个角度)
(4)、班级同学在阅读名著时,被作品中的人物亲情深深地打动了,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事件说说感人的兄弟情。

A.保尔和阿尔焦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孙少安和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举一反三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择善而从最重要

①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儿童时期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

②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

③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爱,不能是盲目的,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懂得适时点醒骄横无礼的孩子,可能培养出一个明理谦逊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

④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对重大原则保持忠诚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诚因素的爱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命运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诚,对家乡要忠诚,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忠诚,对祖国要忠诚。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忠诚。

(节选自利哈乔夫《择善而从最重要》)

【乙】据日本时事通讯社4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一时舆论大哗。15日,联合国发表声明,对日本政府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的决定“深感失望”。中国插画师在日本名画《神奈川冲浪里》原画基础上二次创作了《神奈氚冲浪里》。中国画师据此二次创作的画面中,洁白的浪花被改编为日本魔爪,搏击风浪的船员成了倾倒核废水的罪人,洁白巍峨的富士山则成为了一个可怕的烟囱……

(根据网络资料改编)

【丙】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合作伙伴在铁路、港口、金融、税收、能源、绿色发展、绿色投资、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20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各方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

(摘自外交部网站《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对于大熊猫而言,它居无竹不要紧,食无竹却不得了。它成为“竹林隐士”并非因为喜欢竹林的清雅,而是为了以竹为食。

在大众眼里,大熊猫只以竹子为食,其实倒也不然。从能量供应角度来说,竹子是一种极为低效的食物,因此大熊猫一遇到机会,还是要“开开荤”的。曾经,人们多次在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发现有大熊猫进入村落羊圈捕食山羊和绵羊。这样一来,在“大熊猫以竹子为食”这句话前,就必须加上“一般”这样的限制词。此外,在生物分类上,大熊猫毕竟是食肉目的一员,且不说它的远古祖先是名副其实的食肉类动物,就算从现在大熊猫的身体构造上来看,其进化过程中仍保留祖先的一些特点。譬如,大熊猫有着锋利的犬齿和裂齿,这是大熊猫撕食肉类所必备的牙齿,跟狮子的牙齿类似,而与食草动物牛羊的牙齿明显不同。而且,大熊猫的指和趾的末端都有强壮的角质爪,与黑熊类似。

【注释】①食肉目,是哺乳纲下的一目,食肉目动物俗称猛兽或者食肉兽。

(摘编自郭晔旻《“竹林隐士”的饮食生活》)

【材料二】

人们喜欢大熊猫,不仅因为它们外形、动作可爱,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因素。譬如在动物园观赏大熊猫时,就能发现它们只要醒着就总在玩耍,一会儿在木梯、树木上爬上去趴下来,一会儿抱着轮胎滚来滚去。事实上喜欢玩耍是大熊猫的自然天性,野生大熊猫在吃饱喝足后就会进行各种游戏,甚至有时会下山跑到村子里拿当地农户的水桶器皿当玩具玩。

在可爱憨厚的外表之下,大熊猫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自身各种特化生态特性以及疾病困扰,野生大熊猫生存艰难。20世纪80年代初,在四川曾出现因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而导致大熊猫的食物大量减少的情况,这使大熊猫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大熊猫一天要吃掉大量竹子,但以竹子为主食的习性其实给它们的肠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一方面竹子纤维多,不太容易消化;另一方面由于竹子营养成分相对较低,大熊猫需要大量进食才能维持生存,因而又加重肠胃负担,使得肠胃疾病成为它们的常见疾病之一,特别是肠扭转、痉挛等疾病成为青壮大熊猫高发病之一。而呼吸道疾病也是大熊猫幼龄和老龄时的常见病,每当春秋气候突变季节,它们就容易感染。

寄生虫感染也是困扰大熊猫的疾病之一。野生大熊猫蛔虫感染几率几乎达到100%,这种感染对它们的危害最大。相关专家调研发现,野生大熊猫寄生蛔虫的数目在100条以下属于轻度感染,重度感染的大熊猫体内虫体数量可达300条以上,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除蛔虫外,蜱类寄生虫也是野生大熊猫身上常见的寄生虫,其中血蜱危害较大,感染率达到100%,会导致大熊猫消瘦、营养不良。

(摘编自李思达《“国宝”大熊猫的动物习性和特点》)

【材料三】

(改编自李思达《“国宝”大熊猫的动物习性和特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学习了生物学,小冀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玉米”的资料。

资料一: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珍珠米”“棒子”。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根系强大,秆高,粗壮。叶宽大,带状披针形。异花授粉。果穗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外被数张苞叶。籽粒大,扁长型或方圆形。喜温暖,喜光。需肥、水多,较耐旱、耐瘠。中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籽粒除供食用或作饲料外,工业用途极广,可制淀粉、葡萄糖、乙醇等。秆、叶可青饲或作青贮原料,苞叶可作编织工艺品的原料。

(摘录自《辞海》)

资料二:

到了玉米开花的季节,雄花开花会稍微早于雌花开花。雄穗在开花的5天到8天时间里,能产生2000万粒以上花粉粒。玉米的花粉很小很轻,有点微风,成熟的花粉撒落,就会给长在同一株植株上或周边其他植株上的雌蕊授粉传粉。随后,玉米须变暗并开始变干,籽粒呈白色水泡状,里面有清澈透明的液体,这时籽粒的含水量高达85%。接着玉米须变干,玉米籽粒内的物质呈浆糊状,淀粉和营养物质迅速积累,并且顶部开始凹陷。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籽粒的水分下降到55%。最后,成熟的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黑色层的作用是阻止干物质和养分从植株移动到籽粒。到了收获的季节,剥去玉米的芭叶,我们就能看到金黄的玉米了。

(摘编自《玉米的一生》)

资料三:

一个基因可以关联农业未来,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优良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生物育种研究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应用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我们团队针对黄淮海、西南山区玉米品种在抗病、品质、产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选育了20多个玉米新品种,创制出大量热带玉米新种质,供国内选育出的品种占西南玉米片区种植面积50%以上。

(摘编自2023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

阅读

材料一】

(取材于2021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需阅读

【材料二】

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请为文脉留一音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陈诺

“六(liù)安”还是……近日新发疫情使得安徽六安……城市名的读音也……

名字,是一种文化。六安历史悠久……都读“lù”,这是当地文化传承中最珍贵的一抹乡音。

安徽省政府……也曾表示……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

……争议由来已久。的确……词典,“lù”的读音已不见踪影。有专家认为这顺应了……但词典里不存在,并不意味着……

从铅山中的“铅(yan)”……丽水中的“丽(lí)”,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

……少了一个读音,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文化基因的承袭……

【材料三】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本报评论员 刘晶瑶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最近几天,曹县梗“火”了。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用山东方言口音喊出“山东菏泽曹县666 我们勒宝贝”的口号,引发众多网友模仿或调侃,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

一夜之间,看似平平无奇的鲁西南小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对此,曹县县长也在近日公开回应“曹县走红”,“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不论是正面还是调侃,都欢迎广大网友到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

深挖曹县家底,才发现意外走红并不全是网络狂欢。所谓“宇宙中心说”,当然只是网友调侃,但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地实力的确不俗。资料显示,曹县是山东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在过去,农民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曹县大集镇的孙庄村,一度曾被称为“三多村”: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

变化发生在2009年,曹县发展搭上了电商经济崛起的快车。现在,曹县拥有山东省内最大的淘宝村。曾经的贫困县,现在是“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富裕县。村民依靠双手,拼出一条创业致富路,用实力让家乡惊艳了世人。

网络狂欢终有停歇时。曹县爆火,比起段子热梗,更应读懂背后的民意期待。家乡,在每个人眼中都是“我们勒宝贝”,实现乡村振兴,让人们提起家乡都能一脸“傲娇”,必须找准特色发展之路,紧扣时代经济脉搏。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才能实力逆袭,让小县也拥有火上热搜的硬实力。

县域经济,处于创新发展的末梢神经,打通“毛细血管”,才能释放更多经济活力。近年来,借助网络走红的县也不少,比起“一夜热搜”,更该思考怎样脚踏实地,如何将路走得更长远,为当地百姓更多谋福利,吸引人才回流,建设更美家乡。

有种说法是,中国还有多少“宇宙中心曹县”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说法,中国还有很多“曹县”等着我们去打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关于平凡主题的调查。图表如下:

【材料二】

今年1月4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揭晓了获奖名单。“中国网事 • 感动2023”十大年度网络人物有:“义务理发师”贾潮江、“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三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的第一书记”莫日发、“螺丝钉志愿者”朱言春、“侠骨柔情的反诈民警”涂凯峰、暴雨中的硬核“铁路蓝”赵阳、“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莫宙、“坚守三尺讲台 39 载的山村教师”杨红军、“孝老爱亲模范”汪萍、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爷爷”王忠祥。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据了解,十大年度网络人物由公众线上投票和专家线下评审相结合的评选方式选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置身平凡却满怀热忱,在教育、乡村振兴、法治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辛勤耕耘、发光发热。凡人微光,诠释着伟大,拥抱着不凡。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节选自《新华时评》2024年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精彩绝伦”“令人惊叹”……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开启英国首演以来,好评如潮,票房大卖,不少观众表示要“二刷”!英国主流媒体、文艺评论家、自由撰稿人也不吝赞美之词,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深圳造艺”迎来又一次的高光时刻。

《咏春》在海内外演出已近 200 场,之所以能一次次破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致敬的是追光逐梦的平凡人,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咏春》采用“戏中戏结构”。该剧以一深圳剧组拍摄电影《咏春》为引,拉开全剧大幕。电影里的“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戏外”的深圳《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师父,两条线索、两个场景、两个故事在剧中无缝切换,两个时代随之同频共振,最终落在“理想”上。

致敬平凡英雄,铺展岭南市井风情,谱写大湾区人不屈不挠的打拼路、奋斗史,鲜明传递出这样一个朴素的故事内核—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别人的那束光。通过这部舞剧,海内外观众可以深深体味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在极强的“代入感”中轻松“读懂”《咏春》、爱上《咏春》。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2024年9月5日,有删改)

时文主题阅读。

思维导图阅读法(节选)

【基本能力】 

阅读的五个步骤

【基本方法】

绘制思维导图的顺序及原则:

1.纸张横放。

2.由中心“主题”开始画:“主题”必须是涵盖全文意义的文字或图形,图形最佳。

3.呈现放射状画出分支,本书以常用且好阅读的“顺时针方向”绘主脉,先顺时针从右边一点钟方向画起,主脉前后关联的关键词或图都往右伸,纸张右边都画满,画到六点钟方向之后,才开始画左边七点钟方向的主脉,当然关键词或图就往左边延伸。

·主脉由粗到细,线条连续不中断。若用彩色笔画,则一脉一色。

·关键词或图放在线条上方,字长=线长,一条线段只放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图。

【实践应用】

科普类文章

动手做自然:果实&种子创作DIY小西氏石栎

小西氏石栎属壳斗科常绿小乔木,干皮灰褐色,纵向细缝裂。多分布在台湾中南部海拔500米左右的阔叶林内。花为白色,呈穗状花序,雌雄同株(在同一棵树上有雌花和雄花,且外观和构造都不相同)。它们多半靠风力传播,通常雄花会先开,等雄花和其他植株授粉调谢后,雌花再开,目的主要是避免“自花授粉”,影响后代的质量。

所谓壳斗科植物,主要的特征是它们的果实都是由一个“壳”帽和一个“斗”身(坚果)组成。而壳帽和坚果的外形以及壳帽包覆坚果的大小,就成为壳斗科植物辨识的主要依据。比如,小西氏石栎的壳帽包覆坚果基部约三分之一处,外形就像戴着一顶帽子的稻草人,果实的外壳将整个坚果完全包覆住,外表看不到坚果。另一个辨识的重点就是壳帽的外表和形状,壳帽是由总苞特化而成,每种壳斗科植物的壳帽外表和纹路都不相同,有的表面呈同心圆纹路,有的表面呈覆瓦状排列,有的表面有毛,有的表面有刺,而小西氏石标的表面像是三角形的鳞片,呈覆瓦状排列。很多人认为壳斗科的果实外表都很接近,容易混淆,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并掌握上述辨识技巧,就不会搞错了。

小西氏石栎转转陀螺

材料  小西氏石栎果实1颗。做钳工用的拉钉1支,五金行可购得。各色标签贴纸,文具行可购得。

工具  小型磨刻机,6mm套筒夹,6mm木工用钻头,热熔胶枪,锉刀。

开始DIY  果实钻孔→插入拉钉→贴上贴纸

1.使用磨刻机钻空贯穿果实的中心。

2.在孔内注入热熔胶。

3.在热熔胶未干前插入拉钉。

4.待热熔胶干燥之后,用锉刀磨平拉钉的底部。

5.在果实表面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

6.小西氏石栎转转陀螺完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