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湖南省衡阳市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黄河不是天生的坏孩子

①黄河流过桃花峪,向东慢慢流进了下游大平原。

②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黄河冲积扇,它的顶点在郑州附近,在这儿,黄河才真正摆脱两岸低矮山地的约束,自由自在地在宽阔无边的大平原上摆来摆去。

③噢,黄河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从来也不肯老老实实顺着老路走;好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顽童,放学的时候总想找一条新路走,沿途东踢一下小石子,西踢一下墙根,把自己的鞋踢破了,也闯了许多祸,给别人带来许多麻烦。

④据统计,历史上黄河总共决堤1500多次,大改道26次,不知给人们惹了多少麻烦。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到处捣乱,成为人人见了都头疼的顽皮孩子?

⑤请你别怪罪黄河。

⑥天下有不好的爸爸妈妈,没有不好的孩子。

⑦黄河的爸爸妈妈是谁?

⑧是人,是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你和我呀!

⑨人之初,性本善。河之初,性情也很善良。

⑩远古时期,黄河是一个可爱的乖娃娃,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无论是上游或下游,总是乖乖地往前走,很少惹是生非。

⑪后来,人们在中游的黄土高原上到处砍伐林木、铲草皮、开荒种地,使黄土高原慢慢变成一片片黄土荒坡。雨水冲刷着黄土带进黄河,使河水里的泥沙越来越多了。

根据统计,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16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人们流传说:一碗水,半碗泥。可见它的泥沙真多。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有这样多的泥沙。

⑬噢,当这个“世界冠军”,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样多的泥沙,把河水都染黄了。难怪它的名字叫黄河。

⑭河水带来这样多的泥沙,流到下游大平原上,水流变得平缓,冲不动了,就在河底沉积下来。河底越垫越高,河床渐渐变得比两岸还高,成为高高悬在地面上的“悬河”。

⑮悬河,是从人们头顶上流过的大河啊!涨洪水的时候,汹涌的洪水从两侧河堤流出来,就会造成可怕的水灾。

⑯如果洪水冲破河堤,不赶快堵住,黄河就会改道,再也不回到原来的河道里了。

⑰千百年来,黄河就这样不停地泛滥、改道,在华北平原上摆来摆去,惹了许多祸,被称作“害河”。人们提起这个“顽皮孩子”,就会摇头叹息。

⑱应该怪罪黄河吗?

⑲不!应该负责任的是爸爸妈妈,不是无知的孩子。

⑳如果人们不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乱砍树、乱铲草,黄河会有那样多的泥沙吗?

㉑如果黄河没有那样多的泥沙,就不会出现河底比两岸还高的悬河,哪里还会时常有泛滥改道的现象呢?

㉒说来说去,应该负责任的是人们自己。请别怪罪黄河,别怪罪“无辜的孩子”吧!

㉓黄河摆来摆去,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㉔从南到北来回摆动的黄河,在下游冲积形成了广阔的大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种庄稼,出产小麦和棉花,自古以来就城市林立、人口密集,是全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

㉕黄河泥沙多,淤积也快,使得河口三角洲不断向外扩大。据科学家估计,从19世纪末叶以来,黄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伸展造陆23平方公里。黄河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土地制造机器,不停地制造出一片片新的国土呢!

㉖使人们更加高兴的是,在黄河河口三角洲上发现了胜利油田,平地出现一座新兴的石油城东营市。这里离海很近,交通方便,比内陆油田的开发条件更好,成为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

㉗除了这个油田,在河南省东部的平原下面,又发现了中原油田;想不到这里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有了它,古老的黄河下游平原,焕发出新的青春。

(选自《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略有改动)

(1)、请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3)、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16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朋友圈“晒跑”

    2015年,跑步运动正成为时尚,跑步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厦门、重庆、杭州……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便是明证。跑步之风更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中“兴风作浪”。继晒娃、晒美食、晒自拍之后,晒跑俨然已是朋友圈新贵。

    打开朋友圈,晒跑无处不在:某女同事晨跑了5公里,晒轨迹,并配公园花花草草图;某跑友昨天郊外跑山20公里,晒轨迹和采摘的野果;某同学参加了25公里越野,晒全副武装……

    有人不甘于平庸的晒跑方式,醉心开发各种花式跑步轨迹图。这些晒跑达人开发出来的形状五花八门,他们硬生生地用双脚在地图上弄出了心形、热水袋形、水母形、高尔夫球杆形等,然后发到朋友圈,引来一片赞叹。

    除此之外,网上还有教程教你如何晒出格调。一种最平易近人的晒法是,在跑步中途的便利店晒,最好手拿一瓶运动型饮料,既显专业,又能遮脸自拍。还因为在便利店晒,避免了晒跑步途中拍照的不专业与刻意。

    跑步是运动之母。早在原始社会,跑步是人类的必备技能。不跑就意味等死,要么无法捕获猎物,要么就成为野兽的猎物。而现代社会,更多的人开始在室内工作,跑步求生存的必要性日渐消弭。但久坐不动,身体就会出问题。物质条件的丰盈,让人们更加关注健康。

    跑步门槛很低,一双鞋、一瓶水,便可开始用双脚丈量土地。一位网友调侃道,颜值不高、拍照技术不好、也没有美食可以晒,就只能晒跑了。每一个点赞、每一条评论,对晒跑族而言,都像是鲜花和掌声,既是鼓励又是监督。身边一个常跑步的朋友说,当你每次看到别人在晒,比如“新纪录,10公里,明天继续!”、“跑步半月,降了四斤”,你会觉得整个世界好积极,唯独自己在偷懒。而当你自己跑出新纪录,比如10公里最佳速度、1公里最佳速度、单次最远距离时,想晒的欲望简直难以抑制。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抱跑步,“晒跑族”日渐壮大。

    为了使晒跑更加方便、有趣和持久,商业公司可谓下足了功夫。

    很多跑步应用中都有类似网络游戏中打怪升级的体验:设置一项任务,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成就和勋章。用户的每一次奔跑都被忠实记录,包括路线图、时长、步速等,每一次运动都有看得见的增长,并能分享给好友或者与其互动。游戏设计中的即时反馈机制等技巧,让跑步变得轻松、有趣。

    跑步应用设计者都开发出一整套训练体系和分级制度。以国内一款跑步APP为例,用户被分为初级跑者、中级跑者、高级跑者、顶级跑者和超凡跑者五个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赛事可供选择:比如带有健康运动性质的五公里跑、女子跑、闺蜜跑等;中高级的、对抗性更强的越野跑、半程、全程马拉松等。

    一系列活动的出现,包括全马、半马、迷你马、彩色跑、荧光跑、家庭跑等,让跑步不再是一项“孤独的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跑步应用公司仔细揣摩用户的心理。某跑步应用创始人在历经四个月的调研后得出结论,跑步一族最爱做的三件事是晒跑步轨迹、看漂亮美眉穿着漂亮衣服在拍照、在风景如画的马拉松赛道拍照。他说,人们并不在乎自己跑得多快,跑得多好,获得最多的赞赏往往来自于跟谁跑,在哪里跑,穿什么跑。做产品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表达用户的存在感和认同感。

    未来随着跑步产业的日渐成熟,晒跑热仍将延续。而如何在一片火热的朋友圈中晒跑晒出特色,还真得好好动一番脑筋。

(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 , 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到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天荷载容量弥足珍贵。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获得太空之旅的入场券?落地之后到成功育种又要经历哪些考验?被选中的种子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遗传性稳定,二是综合性状好。能够获得太空之旅资格的种子可谓是“天选之种”。据统计,一般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到0.5%,没有变化的种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击中的“幸运儿”才会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选出来。同时,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并非所有的种子都往好的方向突变,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种子才能留下来。

(来源:央视新闻2023年3月26日)

 

【材料二】

去年6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将1000颗具有柳州特色的“洋紫荆1号”种子送至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这些种子经审批后,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越太空。今年1月3日,200余颗“太空种子”被送回柳州,科研人员将它们放置于设定适合洋紫荆生长温度、湿度和光照的培养箱中进行培育。“这批洋紫荆种子经过半年的太空旅行,在高辐射、失重环境中活力减弱,导致性状变异,良性性状偏低。”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陈豫锋说,经过精心培育和“选拔”,这些“太空种子”少部分发芽,排除生长不良的植株,目前长势良好的太空洋紫荆小苗只有13株。“其中12株达到了移植大盆的条件,1株还需要在光照箱中再住几天才能‘搬家’。”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2023年2月26日)

【材料三】

2021年5月10日,富平县天玺柿子小镇太空育种示范基地,一排白色的育种盆整齐地排列着,每个盆的特殊营养土里都有一颗经过“太空旅行”的富平尖柿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航天育种是中国独有的育种方法之一,从已经推广的效果看,培育出的品种都是优良品种,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快航天育种的产业化步伐。”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负责人包文生说。实践证明,航天育种的技术成果,助力富平尖柿创造了新的格局。

然而,当前航天育种成本仍然高昂。“纯商业搭载成本比较高,搭载1克种子,费用就要上千元。”据农科院生核所生物技术育种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平介绍,目前参加航天育种的很多科技项目,属于半公益性质。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不断地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来源:陕西日报2021年5月21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