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湖南省衡阳市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黄河不是天生的坏孩子

①黄河流过桃花峪,向东慢慢流进了下游大平原。

②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黄河冲积扇,它的顶点在郑州附近,在这儿,黄河才真正摆脱两岸低矮山地的约束,自由自在地在宽阔无边的大平原上摆来摆去。

③噢,黄河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乖孩子,从来也不肯老老实实顺着老路走;好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顽童,放学的时候总想找一条新路走,沿途东踢一下小石子,西踢一下墙根,把自己的鞋踢破了,也闯了许多祸,给别人带来许多麻烦。

④据统计,历史上黄河总共决堤1500多次,大改道26次,不知给人们惹了多少麻烦。为什么黄河常常泛滥改道,到处捣乱,成为人人见了都头疼的顽皮孩子?

⑤请你别怪罪黄河。

⑥天下有不好的爸爸妈妈,没有不好的孩子。

⑦黄河的爸爸妈妈是谁?

⑧是人,是我们的老祖宗,也是你和我呀!

⑨人之初,性本善。河之初,性情也很善良。

⑩远古时期,黄河是一个可爱的乖娃娃,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无论是上游或下游,总是乖乖地往前走,很少惹是生非。

⑪后来,人们在中游的黄土高原上到处砍伐林木、铲草皮、开荒种地,使黄土高原慢慢变成一片片黄土荒坡。雨水冲刷着黄土带进黄河,使河水里的泥沙越来越多了。

根据统计,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16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人们流传说:一碗水,半碗泥。可见它的泥沙真多。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有这样多的泥沙。

⑬噢,当这个“世界冠军”,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样多的泥沙,把河水都染黄了。难怪它的名字叫黄河。

⑭河水带来这样多的泥沙,流到下游大平原上,水流变得平缓,冲不动了,就在河底沉积下来。河底越垫越高,河床渐渐变得比两岸还高,成为高高悬在地面上的“悬河”。

⑮悬河,是从人们头顶上流过的大河啊!涨洪水的时候,汹涌的洪水从两侧河堤流出来,就会造成可怕的水灾。

⑯如果洪水冲破河堤,不赶快堵住,黄河就会改道,再也不回到原来的河道里了。

⑰千百年来,黄河就这样不停地泛滥、改道,在华北平原上摆来摆去,惹了许多祸,被称作“害河”。人们提起这个“顽皮孩子”,就会摇头叹息。

⑱应该怪罪黄河吗?

⑲不!应该负责任的是爸爸妈妈,不是无知的孩子。

⑳如果人们不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上乱砍树、乱铲草,黄河会有那样多的泥沙吗?

㉑如果黄河没有那样多的泥沙,就不会出现河底比两岸还高的悬河,哪里还会时常有泛滥改道的现象呢?

㉒说来说去,应该负责任的是人们自己。请别怪罪黄河,别怪罪“无辜的孩子”吧!

㉓黄河摆来摆去,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㉔从南到北来回摆动的黄河,在下游冲积形成了广阔的大平原。这片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种庄稼,出产小麦和棉花,自古以来就城市林立、人口密集,是全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

㉕黄河泥沙多,淤积也快,使得河口三角洲不断向外扩大。据科学家估计,从19世纪末叶以来,黄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伸展造陆23平方公里。黄河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土地制造机器,不停地制造出一片片新的国土呢!

㉖使人们更加高兴的是,在黄河河口三角洲上发现了胜利油田,平地出现一座新兴的石油城东营市。这里离海很近,交通方便,比内陆油田的开发条件更好,成为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

㉗除了这个油田,在河南省东部的平原下面,又发现了中原油田;想不到这里到处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有了它,古老的黄河下游平原,焕发出新的青春。

(选自《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略有改动)

(1)、请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3)、下面句子中两个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黄河每年输出的泥沙量大约有16亿吨,绝大多数都是从中游带来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今日水世界  
      ①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②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用于工业生产,8%用于生活用水。总的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③世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以地理位置为例,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60%集中在9个国家,即便在这9个国家中,也只有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供大于求。美国的水资源相对富裕,而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量1/3的中国和印度仅拥有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10%。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各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大相径庭。印度东北部的年平均降雨量大约是其西部沙漠的110倍。
      ④其实,地下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在印度和中国有数百万灌溉井孔,从地下取水。美国中部高地平原地下含水层覆盖45 万平方公里,地跨8个州;南美洲瓜拉尼地下含水层则连绵120万平方公里,地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⑤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很多举措已广为人知。一些是物理方法,例如加固河堤、修建大坝;或在降水集中的雨季,选择水不易蒸发的地点储水;或为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污染监管等等。另一些举措则涉及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
      ⑥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果、草莓或蓝莓。而消费者也需学着接受转基因食物。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减少洗车频率等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霾天气,警惕PM2.5 污染
      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PM2.5是什么?它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但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③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⑥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⑦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⑧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PM2.5污染呢?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尾气危害更大。所以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3.减少外出。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4.室内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石拱桥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
         ⑤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羊年说羊(节选)

余夫

        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期,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繁殖能力较强,就将其驯养。一般人都认为羊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②羊病了会自我治疗。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着难以置信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 , 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④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但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⑤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英国科学家在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两岁的母羊。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友善得多。很明显,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善待家园(节选)》,回答问题。

    50年前,16岁的周全喜随逃难的人群从山东来到了乌兰察布盟德仁村。这里原本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草有一人多高,风一吹能看到黄羊。草原四周小溪流淌,滋润着草原。

    这一切在周全喜看来并不美丽。草原能长庄稼吗?草原能糊口吗?这位山东汉子没有犹豫,定居下来后便挥起锄头开始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垦草种粮。随着锄头的起落,一块块绿地成了黄色。当裸露的土地暴露在他面前时,他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自信:这回吃饭没问题了。随着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周全喜幸福生活的欲望愈加强烈。

    继周全喜之后,这里又相继来了许多逃难者。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同样满怀信心地挥起锄头,希冀开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人越聚越多,开垦的范围越来越大。肥美的草原就这样被人糟践着。

    周全喜告诉我,50年中,他开垦的草地由10亩增加到70亩,但粮食单产却由每亩250斤下降到不足50斤。

    50年的辛劳,他没有走出贫困,没有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继他之后来到这里的人也同样没有摆脱贫困!50年中,这里的人口由几十增加到几千,为解决吃饭问题,人们陷入了开垦——减产——再开垦——再减产的恶性循环之中。他们天真地认为长草就能长粮,过惯苦日子的他们怀着善良美好的愿望希望拥有自己的良田沃土。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辛勤劳作的结果却是草地没了,小溪断流干涸了,开垦出的草地只长一年粮。裸露的土地没了草的呵护,先是干旱,继而沙化,继而变成茫茫沙海。绿地变成了沙地,沙地带来了贫困。大自然对无知的人就是这样无情。

    航空遥感资料显示,全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全区面积的65%。解放后,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00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沙漠并未因人的痛心而止步,沙漠化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造成沙漠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度放牧。

    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干旱草原每头家畜应占有5亩草地作为临界放牧面积。目前内蒙古草原每头家畜所占草场面积不足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临界放牧面积的三分之一。过多的牧畜集中在有限的草地内,会使草场资源因负荷量过重而衰竭,先是产草量下降,继而草场开始退化,接着草原植被日趋稀疏低矮;草盖不住地后,裸露的地表再经常受大量畜蹄的践踏,促使表生植被死亡,地皮硬结破碎,形成众多风蚀破口,在风力作用下导致草场沙漠化。牧民们普遍反映,羊多了,草少了,风沙大了。这一多一少一大的变化,暴露了当地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2012年第4期,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