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

母亲是碗里的清水

鲍尔吉·原野

①父母老了,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我不敢带他们外出旅行。我的任务是访问他们的故乡,带回照片和见闻跟他们分享。去年春天,我拜访我妈的出生地——巴林右旗白音他拉乡宝木图村。村书记带我看过我妈出生的院落,书记说,这里建成了养老院,叫平乐养老院。我妈听到后十分高兴。我去过国内大概有一百八十八个市县区,汉中江边融入天际的朱鸭,梯田里面隐藏在白雾当中的稻子,安康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峰,广州珠江边上被搅碎的灯光……我把旅行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不光是大,咱们国家还好啊!”在行事和谈吐上,我妈每每显出比我爸水平高一些。

②我妈今年72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她早晨跑步,穿专业田径训练鞋。我外甥阿斯汗恶搞,把钟点拨快了两小时,她三点钟起床跑,回到家四点半。我爸问:“你昨天晚上干啥去啦?”以为她夜不归宿。

③跑完步,她熬奶茶、擦地、把煮过的羊肉再煮一下。我爸醒来,她给他煮红茶,冲燕麦炒面,回答我爸玄妙的提问,“田雨是个大小姐,又那么漂亮,怎么会喜欢李云龙呢?”“立春没有?”母亲每次都很认真地回答;丝毫没有敷衍的味道。

④阿斯汗醒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关于洗澡、书包、鞋带儿等等。我妈应对这一切总是那么从容。自那时起,到夜深关闭电视机,她为每一个人服务,从中总结规律,逐步完美。而她本人神采奕奕,像战场上的女兵一样谛听召唤。

⑤我妈眼明手快,做完计划内的杂役,再寻觅计划外的事务完成之,我女儿鲍尔金娜有一条海盗式带亮钉的腰带,断折扔掉。按说扔应扔在垃圾桶里,她扔在窗台上,第二天,被奶奶用鹿皮缝好。“哟!”女儿打量针脚,说,“奶奶,你应该考北京服装学院。”此院是鲍尔金娜就读之地。

⑥当我媳妇把金项链如勋章般给她戴上,作本命年礼物时,我妈欢喜不安;受人一粥一饭她且不安,况金银乎?

⑦我妈像蚂蚁一样辛苦七十多年而没养成蚁王的习性,还在忙。别人坐看电视的时候,她站着;别人吃饭,她还站着。唤她坐是坐不下来的,人站着总能帮上别人一点忙。好像没人管自己的母亲叫蚂蚁,一般都讴歌为大山呀、江河什么的。我妈如蚁,没时间抬头看天,只在忙。正月初六,我们从内蒙古返回沈阳,走之前自语到车站买瓶水。这时我妈不见踪影,同时,我姐夫的鞋也不见了。

⑧“姥姥把你鞋穿走了。”阿斯汗对他爸说。

⑨“不可能。你爸一米八,姥姥能穿他鞋吗?”我媳妇对阿斯汗说。

⑩我姐夫打开门,听,“你姥姥上来了。”

⑪我妈穿一双大皮鞋上楼,手捧矿泉水。她怕我们买,连忙下楼了。为儿女的小事儿,我妈连鞋都来不及换。如果我妈是一只鸟,一定从窗户飞出飞入无数次,把所有好东西拿回来给自己的儿女,不管飞多远。

⑫春节前,牧区的哥哥朝克巴特尔、姐姐阿拉它塔娜和妹妹哈伊塔德每人肩上扛着羊,给我妈过本命年。他们请婶子上坐,献上礼物,跪拜。阿拉它塔娜双手抚胸;唱一曲古老的民歌,其他人额头伏地。

⑬“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

⑭这首歌很长,回环往复。跪地行礼的人都五十多岁了,满面风霜。我妈扭过脸,泪水难禁。他们是我大伯的儿女,每个人自小都得到过婶子的抚育。我妈像一只在林中结网的蜘蛛,把四面八方的亲戚串联到一起,共同吸吮网上的露水。

⑮我妈对我说:“其实我最喜欢的事儿是看小说,就是没时间。”

⑯时间,成了一个七十岁老太太的稀缺之物,以至于不怎么吃饭,不怎么唾觉,她把自己的心分成很多份给了别人,私享的一念是读书。我给她寄过一些杂志,她望而欣慕,夜深之后慢读,指沾唾沫掀书页。她说这声音好听。

家是碗,母亲是碗里的清水。人们只看到碗,看不见里边的清水。

《深圳晚报》2021年5月

(1)、 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下面哪一项在选材特点上与本文明显不同?( )
A、阿城《溜索》 B、刘绍堂《蒲柳人家》 C、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D、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第②段写“我妈今牛72岁,除丫破位、白省之外,看不到表老。”请概括母亲不显衰老的表现。
(3)、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富有韵味。请从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A.我妈像蚂蚁一样辛苦七十多年而没养成蚁王的习性,还在忙。

B.我给她寄过一些杂志,她望而欣慕,夜深之后慢读,指沾唾沫掀书页。

(4)、联系上下文,分析歌词“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文末划线句有何妙处?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洞茶》,完成小题。
                                                                                               洞茶
                                                                                             毕淑敏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⑪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⑬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⑭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⑮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⑯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以下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⑤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⑥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⑦多么有智慧的人啊!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⑧“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⑨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⑩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⑪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里改革。

    ⑫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阅读《一根拐杖》,回答下题

一 根 拐 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上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裹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我却偷偷跟着。那天很热,我看到父亲脸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可是两只胳膊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④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⑤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向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千万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真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老人醒过来,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支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⑧“谢谢,那你怎么办?”

⑨“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⑩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来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父亲没有,虽然站在那里有点儿摇晃,但却是像一棵树,只是摇晃而已,不会倒下。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⑫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⑬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⑭一根善的拐杖,可以让你的人生站得稳当一些。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南瓜伴秋

钟穗

①秋天,是个丰饶的季节。在接踵上市的各类当令物产中,黄澄澄、红盈盈,带着满满喜气的南瓜,无疑是较有代表性的一款。南瓜,也称饭瓜、番瓜、倭瓜或金瓜,在乡人眼中,它可是个好东西。一来抗旱耐寒,不择土壤,好养活;二则产量高,贮存时间长;再加上那既可当菜又能代粮的优良品性,自然成了农家必种的作物。

②每年“点瓜种豆”的清明前后,乡人于自家房前屋后院角处,挖好坑槽,点下瓜籽。没几天,两瓣叶的幼苗就从地底土而出,活似一个个绿色的问号,向春天与阳光追寻着生命的周期。

③毛茸茸的秧苗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等被杏花春雨熏上数日,便吐出一根根细藤蔓,绿意层层地攀上了架。某个早晨,当你从鸟儿的叽喳声中醒来,推窗一看,赫然便有数朵黄艳艳的南瓜花,顶着晶莹的露珠摇曳在窗前,让人满心欢喜。

④在经过一段芬芳灿烂,招蜂引蝶的热闹时日后,藤上开始挂出果来。奇妙的是,刚结出的青涩小南瓜,不偏不倚刚好坐到屋顶的瓦楞上,饱吮着雨露日光。待到暑热消退的秋天,南瓜已变得通体金黄,个头也敦实起来,于秋阳照耀下,给屋顶镀上一层金黄,别有一种岁月充实之感。

⑤每年的南瓜收获季节,你走进任何一户农家,都可在第一时间瞥见几十个拥拥挤挤码在屋子角落处的南瓜,有时甚至连床底下都堆得满满的,构成一道生动的乡村风景。

⑥南瓜的种类很多,长相、个头差别也极大。在吾乡,常见的有两种。一类呈扁圆形,那大大的个头几可当凳。但因其过于紧密的肉质,基本没什么人吃,最终难逃喂猪的命运。另一类是长形的,其弯弯的身躯很像小孩的腿。这种南瓜,质感粉糯,切开后一片金黄,渗着蜜一样的汁水,令人联想到秋的甜美。

⑦长形南瓜的脾性随意,怎么吃都行。最朴素的,煮饭时在蒸架上搁几块,饭熟瓜也熟。别看这凡俗日子里做出的凡俗吃食,却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食物原味,吃起来爽滑醇厚,清香怡人。瓜香和着饭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调配着乡间寻常日子的滋味。

⑧但就我而言,印象中最美味也最合意的南瓜吃法,还是那道南瓜羹。将南瓜刨皮剖开,清理掉籽瓢,切成半寸见方的片。起个油锅,将南瓜片和预先泡软的海米一同煸炒后,加水焖烧。

⑨做南瓜羹必须要有“伴侣”,面疙瘩就很不错。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用筷子一片一片夹进锅里。在某段困顿岁月里,这可是乡人至为熟悉的吃法。

⑩锅中的南瓜,“扑落落” 热烈地响着,腾出阵阵诱人香雾,透着金秋的味道。等到南瓜快要酥烂时,调以适量盐和味精,起锅前,再撒一把碧绿的香葱碎,一锅金灿灿、白亮亮的南瓜羹就烧好了。

⑪清朗的秋夜,举头月圆,耳畔风凉。坐在小院中,吃着一块香酥肥润的南瓜羹,除了满嘴的温润咸鲜,还夹杂着南瓜本色的甜。这种甜,不以俗甜甘人口腹,亦不以浓香献媚于人,却独有一股秋水般的澄澈清芬,将这个夜色都荡涤得愈发通透悠远了起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这才是勇气

①在六年前的一次航班上,我终于知道了这才是勇气。它深藏于我的记忆,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中总不免噙满泪水。

②那个周五早晨,1011次航班从奥良多机场起飞。机上的乘客精力充沛,活泼而欢快。早上的航班上的乘客多是到亚特兰大出一两天差的公务人员。环顾周围,我看到许多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带着皮箱的生意人。我坐在后面读书,短暂的飞行开始了。

③飞机刚刚起飞,肯定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飞机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包括我在内的有经验的乘客都环视一笑,表明大家彼此以前都碰到过这种小麻烦。要是你常坐飞机,碰到这种麻烦也会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可这种感觉没维持多长时间。起飞后几分钟,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一侧机翼向下猛冲。飞机努力爬升,可这无济于事,不多会儿,飞行员开始广播这个坏消息。

④“我们碰到了麻烦,目前看起来飞机的鼻轮操纵失灵,显示器表明水压系统也失灵了。现在我们将飞返奥良多机场。因为水压失灵,我们不能保证能打开起落架,所以机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此外,为了能平稳着陆,我们会尽可能抛掉辎重,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正在倾倒汽油。”

⑤换句话说,飞机兴许会失事。再没有什么景象能比看着窗外成百加仑的汽油倾泻而出更让人感到凄惨的了。机组人员帮着大家各就各位,又安慰那些已变得歇斯底里的人。我望着同机旅行的生意人的面孔,它们的变化让我吃惊,都是那么惊恐,就连最镇静的人也变得面色苍白可怖,白得吓人,没有人例外。没有谁能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镇静。

⑥我开始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找置身如此境地中能以真正的勇气或伟大的热诚支持他仍然保持安详和镇静的人,但我很失望。忽然,在我左边几排的地方有个妇女的声音传到我耳朵中。她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绝无差别,沉静而平缓,没有一丝战栗和紧张,柔和而充满爱意。我得找到这个说话人。

⑦周围是人们的哭叫声,许多人在恸哭、尖叫。有一些男人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紧抓住靠手,紧咬牙关,但他们的恐惧仍是一览无余。尽管我的信念让我不至于歇斯底里,但我也做不到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柔和地讲话。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说话的妇女。

⑧在一片骚乱之中,一个母亲在和她的孩子轻轻地谈话。她大约有35岁,相貌平平。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她女儿的小脸,她女儿看起来有4岁了。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体会其中的谆谆之意。母亲的凝视使女儿如此专注和热切,以至于周围悲哀恐惧的声音对她毫无影响。

我脑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个小女孩的画面,她在最近的一场空难中幸存了下来。据推测,小女孩幸存的原因是她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她。母亲未能幸免于难。媒体追踪报道那个小女孩,她后来接受了心理医生好几个星期的治疗,因为她无法摆脱负罪感和负疚感。医生一再告诉她,她母亲的死不是她的过失。我不希望这种情形再重演。我竭力去听那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些什么,我抑制不住要听,我需要去听。

⑩最终我靠过去,好不容易才听到这个轻柔而让人欣慰的声音。那位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说道:“我是如此爱你。你知道我爱你超过任何别的吗?”“是的,妈妈。”小女孩说道。“记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你是个好孩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过错,你仍是个好孩子,我的爱将永远与你同在。”然后,那位母亲紧紧搂住女儿,系上安全带,准备飞机坠落。

⑪谁也没有想到,飞机的起落架竟然放下,飞机安全着陆,悲剧没有发生。几秒钟之间,一切就都好起来了。我那天听到的声音是那样平静、自信、缓和,真让人难以置信。而我们这些老于世故、饱经风霜的生意人却都声音战栗,惊恐不安。

⑫只有在无比伟大的爱的支持下的无尚勇气,才使那位母亲坚定自若,超脱于身边一切纷扰不安之上。她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在那几分钟里,我聆听到了最勇敢的声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