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小语为准备演说爱国故事的活动,搜集了大量爱国英雄的资料,请您帮助他一起整理。

古诗古文:

[甲] 池州翠微亭

[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①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①征衣: ▲ 。(A.旅人之衣 B.军服)

[乙]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①服飞,饰②名姝③遗④之。飞曰:“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敬服。师⑥每休舍,课⑦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⑧ 习注坡,马踬⑨,怒而鞭之。

以少击众,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建炎三年(1129),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万人,进攻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节选自《宋史 ·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

①素:向来。②饰:装扮③名姝:著名的美女。④遗(wèi):赠送。⑤宵旰:指皇上昼夜烦恼。⑥师:军队。⑦课:督促他人完成指定工作。⑧云:岳云(岳飞的儿子)。⑨踬:跌倒。

(1)、根据[乙]文,为[甲]诗“征衣”一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
(2)、结合[甲]诗内容,以诗人的口吻述说“催”字暗藏的情思。

诗人:马儿“催”我了,▲ 

(3)、根据提示,借助方法, 完成填空。 

方法

文言字词

提示

释义

课内迁移

以少击众

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1) ▲

有所举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 ▲

查阅字典

子云习注坡

①吃,品尝;②经历,遇到;③曾经。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

(填序号)

成语联想

敬服

求精、多多

(4) ▲

(4)、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等。参照示例,为[乙]文画线句设计讲演方案。

示例: 比如讲到这句“飞曰:‘吾为诸君破之。’”时,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部下感到害怕,岳飞却挺身而出,击破敌军。讲演的时候语气要坚定有力,突出岳飞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将军形象。

(5)、小语想将[乙]文与《木兰诗》共同选入主题为“忠孝国家情”的演说故事中,你支持吗?结合[乙]文与《木兰诗》,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对沉默寡言人

    ①深山里,落叶簌簌。山崖下的老宅里,一对老人,他们坐着,相对无言。等我突然出现在门外,他们似乎才醒过来,张开没剩几颗牙的嘴,朝我无声地笑了。

    ②我同老人喝着用门外井水泡的山茶,时光安静得仿佛能听见井水的汩汩声。老太太留我吃了午饭。离开时,两位老人一前一后送我出门,我回头望见他们相互搀扶着,缓缓回到屋子里去。我看见房顶上有一层青苔覆盖着,青苔下面,是那些老去的时光。

    ③我曾经看见过一个老人,坐在老伴儿墓前,独自喃喃。一只羊,正埋头啃吃墓地边的青草。

    ④在一个农家,我还看到过一位老人,她至今收藏着当初出嫁时的那顶轿子。那年,老太太还是一个青春女子,她坐着那顶轿子,头上扎着一朵红花,几个乡丁抬着轿子。一个女子,就这样咿咿呀呀来到一个男人的家。我很想知道,在那个烛光摇曳的新婚之夜,一对新人,他们热烈缠绵时的耳语。那女子头上的红花,最多就戴了三天吧,而今,头上青丝,早被秋霜染白。一些雨天,屋顶上的雨声,就替代了他们曾经有过的窃窃私语;一些起风的天气,林子里穿过的风声,就是他们曾经的耳语。

    ⑤我在城里的父亲,70多岁了,和我母亲在一起时,常常电视也不看,就坐在一起,不说话,只有屋里炉子上正炖着一锅汤的咕嘟声。有一天,他们也是这样无言地坐着,母亲开口了:“老头子,你还记得我们去照结婚照的那天吗?”父亲笑了起来,竟有一些羞涩。父亲起身去拿出影簿,翻出了那张照片,照片上写的日期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父亲还回忆说,去城里照相的那一天,他给母亲买了一个大白馒头。母亲舍不得自己一个人吃掉,把馒头掰了一半,塞到了父亲手上。

    ⑥我回家,和父亲母亲常常也是这样沉默地坐着,任时光的滴答声轻轻溜走。从前常常嫌父亲母亲的叮咛嘱托木讷厌烦,人到中年,我对孩子也是这样的语气。而今,老人的叮咛也省略了。

    ⑦一对沉默寡言人,其实也没有天籁响起,只是相守时光落地。

(作者:李晓   摘自《工人日报》2015.10)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