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初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苏良嗣,雍州武功人。帝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垂拱初,迁工部尚书。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需"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候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

(节选自《旧唐书·苏良嗣传》)

[注]①莳;移植;种植,②尚方监;官署名。图裴匪射:人名。④鬻;卖。⑤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清正廉洁而不收礼物、遵纪守法被流传后世。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尚方监裴匪躬案

②未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

(2)、苏良嗣体恤民情,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令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令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明,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小语在做范仲淹的专题探究时发现司马迁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认为“文正”是谥号之顶级。因此,小语号召同学们对“范仲淹为何能谥号‘文正’”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政治成就】

范仲淹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后,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奔波,更是因直言进谏而“四起四落”。请阅读下面材料,感受范仲淹的为政情怀。

【甲】仲淹以进士解褐 , 为广德军司理 , 日抱具 , 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 , 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乙】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之意,厥声或。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

【注释】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服除:守丧期满。④仆:倒下。⑤鞠:养育,抚养。⑥孔:很。⑦臧:好,善。⑧俾(bǐ):让。⑨《灵乌赋》:当时范仲淹被贬饶州,梅尧臣以乌鸦为喻劝范仲淹不必直言取祸。范仲淹作此篇借乌鸦之言答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