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持续关注了人民政协制度,下面是国外学者关于人民政协制度的研究情况及研究视角。
·新中国成立初期:预测政协的影响,辨析新中国与苏联在国家形势上的异同。
美国学者施泰纳认为中共建政之初,出于迫切巩固革命时期形成统战同盟的需要,人民政协被看作“临时权力机关”,主要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中潜在的同盟力量以扩大新政权的社会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强调中国政治发展的本土特征,强调田野调查和第一手资料在中国研究中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政党代表性,象征着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人民政协具有强烈的政治(社会)精英代表性;人民政协具有一定的新兴社会阶层代表性。
·21世纪以来:对中国政治制度及其韧性进行讨论,对人民政协的研究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特征。
浙江省温岭市自发产生的“民主恳谈会”这一民主形式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华裔学者何包钢就曾提出,温岭基层乡村的协商民主实验是否能够影响顶层的“两会”制度设计。
——摘编自金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外学界关于中国人民政协制度研究的演进》
材料一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时使用的信号灯、军号、手电筒等 | 1930年底,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部电台”。这是红一方面军最早的电台 | 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设备改善通信条件,图为1948—1949年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手书电文的复制品 |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张志怡《红色记忆:党的建设》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在摧毁旧的制度、改造社会环境、倡导新的社会观念中,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彻底改造的历史,如下表所示:
阶段 | 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概况(部分) |
1927-1936年 | 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 |
1937-1945年 | 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 (市) 参议会以20至6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县参议会以400人到 80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 |
1946-1949年 | 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
1949-1956年 | 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全国各地城市都陆续建立、健全了居民委员会组织 |
1980-1982年 | 广西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将村民委员会正式写入《宪法》,村民委员会由广西走向全国 |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