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创建于1866年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船政学堂不仅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而且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如表是船政局历年拨款情况,结合表格数据可知( )

时间

应拨数(万两)

实拨数(万两)

实拨占应拨百分比

186611—1874.6

470

470

100.0%

1874.7—1882.12

525

370

70.5%

1883.1—1907.12

1485

610

41.1%

年份

实际数额

原报销单
所报数额

浮冒数额

1883—1896

3734906

5236634.6

2101728.6

1883-1896年度船政局经费支出推考表(单位:两)

(以上资料来源:林庆元著《福建船政局史稿》)

A、近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B、激励清廷自强目标实现 C、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破坏 D、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复苏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l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