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学校汉服社团准备开展“穿传统汉服,知中华礼仪”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项活动。

【材料一】汉服采用平面构成方式,平面裁剪,形制宽大,使穿着者无压迫束缚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思想。汉服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领子是“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意为地道方正。汉服没有扣子,多采用绳带系结。系带在固定衣身的同时,使服装整体统一而富有变化,各要素之间和谐统一,诠释了“中和”的意韵。

【材料二】汉服与西式服饰的差别,在于汉服几乎所有部件和结构都有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都能从自然之中寻找灵感和规律,进而赋予文化的解释。汉服传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比如汉服是平面结构,但穿在身上行走起来会呈现出不同的曲线,自然灵动,潇洒飘逸,与西方强调的审美截然不同。

【材料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日常穿汉服出行。市汉服爱好者协会会长表示,除了在重要场合和传统节假日穿汉服以外,她平常也会穿一些简单的现代汉服,或是以白衬衫加马面裙等汉服与现代服装混搭的方式出行。

【材料四】下面是关于“汉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表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汉服的特点。
(2)、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为“汉服推广”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文化节期间,很多人身着汉服出现在公交、地铁、街道上。有人投以异样的目光,有人投以欣赏的眼光。你怎么看民众日常穿汉服出行?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连环画。

1,曹操引刘备上一小亭,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便说起去年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口渴,他用鞭虚指,说前面有座梅林,大家想起梅子,口里生津,就止了口渴。

2,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说着,即与刘备对面坐下。侍从把酒给他们斟上,两个人就对喝起来。

3,正喝着酒,忽然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将来,云层里好像有龙在翻腾。曹操就与刘备到栏杆边去观望,他从龙的变化谈到当世的英雄。

4,曹操道:“没见过面,总有闻过名的。”刘备犹豫道:“淮南袁术,兵多粮足,可算是当世英雄了。”曹操哈哈大笑道:“他已是坟墓里的枯骨,我迟早要除掉他。”

5,刘备又说河北袁绍一定是英雄。曹操说他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能算英雄。刘备又说出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人。曹操听了,不住摇头大笑,说这些人都够不上称英雄。

6,刘备道:“除了这几个,简直想不出了。”曹操回到桌边坐下满满地喝了一杯,笑道:“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7,刘备忙问:“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就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世的英雄,只有他们两个。

8,刘备听了,暗吃一惊,手上的筷子,不觉落在地上。就在这时,天空响了一个闷雷。

9,刘备乘机从容拾起筷子道:“这雷响得可怕,把我的筷子都震下了!”曹操大笑道:“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道:“这样响的雷,怎么不怕?”曹操见他这等胆小,倒把满腹疑忌都消了。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跨湖桥文化与马家浜文化,皆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文化,具有很多类似。马家浜文化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粳两种稻。

    马家浜文化,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结论是,马家浜文化是太湖地区分布广泛的定居的文化,此文化属于早期的稻谷农业为主,同时具有渔猎文化为重要的补充,没有发现独木舟,因此马家浜文化不是海洋类型的文化。

    跨湖桥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发现了独木舟,在距今8000年的时期,就是类似现今宇宙飞船的伟大超强的科技,说明跨湖桥文化是一种已经征服了海洋的文化,是一种海洋类型文化。

    跨湖桥文化主要是一种渔猎文化,稻谷种植也作为了重要补充。

【材料二】

    跨湖桥文化共创造了“十个之最”,最引人瞩目首推独木舟。

    这条独木舟,展陈在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早的独木舟。它的出现,无异于石破天惊,对研究世界舟楫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经的铁定“公论”是,浙江文明史始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直到历经13年、先后3次的发掘与研究,跨湖桥文化遗址才颠覆这一理论,将浙江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

    从出土时的真实场景来看,独木舟残长5.6米,最宽处53厘米,平均厚度为2-3厘米,由整棵马尾松加工而成。由于土层压埋导致了变形和收缩。舟体近侧基本完整,而另一端舟头在当年萧山砖瓦厂取土时被破坏,着实令人惋惜。

    跨湖桥独木舟制作比较精良,是用比较高级的石器工具有段石镑制造的,是人类制作独木舟的技术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产物。

【材料三】

    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为了不辜负这一八千年的文化遗存,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博物馆就势而建,并以此为灵感,建筑整体以船为造型,从平面形态到立体面造型都采用“舟”形形态组织,这也充分体现了跨湖桥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博物馆外墙面采用的锈蚀质感的材料,内部展陈区域由“八千年回首”主题陈列和遗址保护厅组成,也充分展现8000年文化的厚重和沧桑。

 8000年前的独木舟,绝对是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一发掘与发现使我国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独木舟的古船文明国家之一,对研究新石器时期人类水上交通工具史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最好地保护这珍贵的跨湖桥水下遗址,博物馆采用了史无前例的原址保护工程,展厅里的水可以排出去,展厅外的湖水进不来。王冬龄挥毫写下的“萧山八千年”在遒劲的笔锋和凝重的墨色中道尽苍茫。

7000年前海侵来袭,湘湖畔的跨湖桥文化在存在了1000年后如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际,一只独木舟得以留存至今,成为这段文明的见证者之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