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小麦品种是纯合子,控制小麦高杆的基因A和控制小麦矮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小麦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小麦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确定表现型为矮杆抗病小麦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
(2)、在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过程中,F2产生的矮杆抗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如果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类型,让其连续自交2代,每代除去不符合要求的类型,则子代符合要求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3)、某同学设计了培育小麦矮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的③表示技术,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该育种方法原理是

(4)、采用的方法,可以鉴定出乙植株中的抗病植株.图中育种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用图中数字表示)
(5)、为探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某同学首先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的DNA全部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然后转移到不含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标记情况.

①对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时,常选择有丝分裂期的细胞.

②转移培养基培养后,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的标记特点是,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标记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被标记.

(6)、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倍体植株.
(7)、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子代不可育现象,这时可用进行处理,作用是
举一反三

某二倍体作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为获得宽叶抗倒伏(矮茎)的植株,育种学家用基因型MMHH植株为母本和mmhh的植株为父本杂交获得F1 , F1自交获得F2 , F2宽叶抗倒伏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blank#}1{#/blank#} .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宽叶抗倒伏(矮茎)的植株最好采用的育种方法为{#blank#}2{#/blank#} 

(2)在F1中发现有一株三体变异植株,其基因组成为MmmHh,此变异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blank#}3{#/blank#} 

(3)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blank#}4{#/blank#} 变为{#blank#}5{#/blank#} .育种学家发现一白化植株,检测发现,在正常植株体细胞中的一种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在白化植株体内仅含45个氨基酸.由此可推测此突变是正常mRNA第{#blank#}6{#/blank#}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所致.

(4)科学家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的R蛋白具抗病功能.为获得抗病水稻,科学家尝试将R基因转入水稻体内,使水稻细胞表达R蛋白.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检测,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blank#}7{#/blank#} 进行杂交.若要检测R基因是否转录,则基因探针序列为{#blank#}8{#/blank#} ;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blank#}9{#/blank#} 技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