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长仑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超过50字)

[材料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写不出一字,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探究结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材料二: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

材料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互联网+气象,气象领域的新生态

    ①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极端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有所增加,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亟需一个更精准、更高效的气象系统来为人们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气象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2018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都设定为“智慧天气”。“互联网+气象”已经成为气象领域的新发展生态。

    ②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互联基础,使得它在缩短气象信息传播链条、提高传播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气象服务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传播媒介;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让“互联网+气象”的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程充满了智慧。

公众定制化气象服务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③气象作为数据庞杂的行业,观测资料、预报数据、各种气象要素、分钟级数据、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积累、遍布全球的气象观测网络等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然而只有数据是不够的,并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精细化的气象监测预警和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有了可能,通过数据之间的融合,挖掘其中的关系,减少了人们主动获取信息的时间。

    ④对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而言,精细化的气象监测预警与公众位置、风险偏好和行为目的相结合,可使人们获得量身定制的气象服务。某天气信息查询软件开发时景社区上传功能,并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每天搜集到海量的数据,为量身定制气象服务提供了可能。基于海量数据和气象知识,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这些气象数据在历史上的变化趋势,从而做到分钟级、公里级的短时预报。

行业定制化气象服务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

    ⑤“互联网+气象”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并不仅仅限于大众,对于行业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农业、能源、水利、民航等领域,对定制化气象服务的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客观原因,我国早期的气象服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这一迹象开始缓解,并逐步走向正轨。面对各行业的需求,新技术的运用改进了传统专业气象服务的模型和算法,气象服务优化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

    ⑥2015年6月国家气象局公布了开放中国气象信息的法令,将在2020年之前实行全面开放,并鼓励民营资本与气象局合作,我国的气象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虽然我国在气象服务商业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某款软件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B端商业化服务战略,并在行业定制化气象服务方面卓有成效。该软件还与气象灾害防御中心签署协议,专门开发雨雪、大风天气的图片识别功能,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打造“平台——用户——平台”链条,提升气象服务精度

    ⑦“互联网+气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要打造信息闭环,使用户的使用数据回流并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互联网+气象”除了让用户和行业都能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并在生产生活中获得巨大价值和最佳体验外,还需要建立反馈和数据回收机制,有效填补气象灾害和天气实况的监测空白,让气象服务将更加精细化。

    ⑧我国的气象服务市场刚刚起步,“互联网+气象”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的预计,到2025年,包括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等在内的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约3000亿元。

(2018-05-03,来源:环球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