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

示儿

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欺诈与否,于语言见之;傲慢与否,于动止见之,不可掩也。自以为得则害己诱人出此则害人害己必至害人害人适以害己。人家生此子弟,是大不幸,戒之戒之。

(选自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 )

【注】①这封家书是张履祥于康熙七年春末写给自己的儿子张维恭和张与敬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非宁静无以  
②非学无以广 
③年与时 

(2)、文中“俭以养德”的“俭”,有人解释为“节俭”,有人解释为“约束”。请在翻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的基础上,说明“俭”字的意思。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其读书明义理   ②不可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自以为得则害己诱人出此则害人害己必至害人害人适以害己

(5)、你认为文章结尾说的“此子弟”是怎样的子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东亚有共同的文字,共同的儒家文明,目前正处于反思及复兴的阶段。最近亚洲那些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正在重新审视汉字。目前,首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编制完成,808字三国通用。“中日韩越统一表意文字”正在形成统一标准。
        ②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使用汉字的历史都在千年之上,不仅自成系统,而且纷纷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汉字。日本创造了拼音用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在应用时与汉字混合使用。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是用汉字载录的。朝鲜半岛在十五世纪发明了“谚文”,但韩国的历史几乎全是汉字记录的。西汉末期汉字传入越南,官方在很长时期都使用汉字。之后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喃字”。越南文明最初是用汉字记载的,越南的古籍和喃字纪录等,也都是用正体汉字书写的。
       ③韩国和越南曾经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有汉字废止运动,但从未停用过。废弃汉字,等于切断了历史,隔绝了传统文化,因此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传统价值观念。
        ④韩国政府2005年2月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韩国与越南已经将学习汉字列入中小学的教材和必修课程。目前,日韩越都在增加汉字的使用数量。
        ⑤中国是汉字的创造者,也应该是汉字的继承者。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简体字,这是当时准备废除汉字之前的过渡手段。目前很多有识专家建议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还有专家和名人主张“识繁写简”。文字需要统一,单纯使用简体字是行不通的。如何正确对待繁体字(正体字)的作用,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⑥计算机出现后,有些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但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各种汉字输入法使那些笔画复杂的汉字的输入变得简单快捷,繁简可以自由切换。
        ⑦字的笔划越多,输入的速度越快,远超英文。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绝不会想到,汉字将成为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人气节浸润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气是节气的核心,节气与气节,自然与社会,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去探究古代文人“节”中的智慧。

文人有节——刘禹锡资料卡

人生遭际

诗文故事

长安

朗州

长安

连州

长安

洛阳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与永贞革新。

同年,革新失败,守旧派得势,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甲】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奉召回京。次年,因写诗讥讽,得罪当朝执政,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改任连州。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武陵:地处朗州。

【乙】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A是岁出牧连州,寻贬为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B旋又出牧 , 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①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

大和元年(827年),再次被朝廷召回长安。次年三月,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丙】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来。

(选自《刘禹锡集•再游玄都观•序文》)

【注释】①出牧:离开朝廷,去地方任职。②寻:____。③志:____。④唯:____。⑤题:____。

会昌二年(842年),卒于洛阳。

白居易:“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