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无论是官办的中央、地方各级学校,还是个人招收门徒的私学教育,在数量、规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东汉时,私学达四十余家之多,其中弟子千人以上者十三家,万人以上者二家。《后汉书·儒林传》记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摘编自郭炳活《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前期的书院多为私学,至南宋前期,杨时、胡安国等理学大儒倚重书院讲学,传播学派思想。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时期,书院兴建的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泛,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南宋后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也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此外,宋代书院还创立了书院会讲制度,这是宋代书院的重要创新,大大活跃了书院的学术空气。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学校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征。
举一反三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二  随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1919年,胡适提出:“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顾颉刚否认夏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不是人而是一种动物——虫”。

——整理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疑古思潮及其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董仲舒所完成的工作比起他的先辈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处于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关头。这时,宗法一体化结构与独尊儒术在皇权干预下终于成为现实。董仲舒的学说内容庞杂,但总的来说是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他提炼、强化了《韩非子》《吕氏春秋》《公羊传》中君权至上的大一统的政治论,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他继承了孔、孟的有为的行为、伦理学说,并以荀子的性恶说和“一天下”就要“务息十二子之说”为理论根据,强行推行儒家说教,使得思想文化专制主义也成为事实。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这虽然表现了他们还只能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库藏中寻找武器,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思想武器是发挥了战斗作用的。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的新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决定儒学地位发生转折的主要因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