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作业本】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

导学四课文的篇幅不长,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 摘抄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仿照示例,展开想象,设计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并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示例】

曹 刿 (叩首行礼,镇定自若,开门见山)何以战?

鲁庄公 (大手一挥,自信满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 刿(①)②

鲁庄公 (③ )④

(2)、 诸葛亮曾说:“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刿在长勺之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可为证。细读课文,分析曹刿的作用,填写在图中空白处。

举一反三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远去的风琴声

刘心武

    ①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母亲把我送进了公立的隆福寺小学,报到那天刚进校门,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风琴的声音,母亲颔首微笑,她认为这才是正经的小学校。

    ②这里所说的风琴,不是手风琴、口琴,也不是管风琴,而是指那种立式的踩踏板用手指按琴键发出音响的管簧乐器。那时候学生称教课的老师为先生。有天放学我就随口说起:“‘小嘴先生’教我们唱《二月里来》啦!”我觉得那首歌很好听。妈妈却批评我:“不许给先生取外号!”我就辩解:“又不是我给取的!同学们背地里都这么叫她,她嘴巴就是特别小嘛!”妈妈说:“我记得她姓因,你就该当面背地都叫她因先生!”我就笑了:“咦吔!妈妈,你也咬不准人家那个姓啊!她姓英,不姓因!”我们四川人,分不清韵母in和ing,也分不清声母1和n。

    ③“小嘴先生”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嘴,是名副其实的樱桃小口,有趣的是她偏会唱歌,唱的时候小嘴张得圆圆的,声音非常嘹亮。她总是按着风琴教我们唱歌,不时扭过头来望望我们,她那张小嘴真的很厉害,发出的声音往往会压倒全班同学的合唱。她有时候会让某个学生站起来独唱,让你唱几个音节,通过纠正你的唱法,来教你唱好歌。有次她点我名,让我唱《快乐的节日》。那首歌第一句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站起来,闭紧嘴,就是不唱。“小嘴先生”就问:“你为什么不唱啊?”我说:“要唱我就唱《我们的田野》。”“小嘴先生”更惊讶:“那又为什么呢?”有个同学就故意学舌:“小了在前面带路!”他就知道我发不好“鸟”的音。“小嘴先生”明白了,微笑地看着我,对我说:“不要慌。不要怕。要敢张口,要敢咬字,跟着我说:因为、英雄、印刷、影子……这次,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

    ④我心理抗拒,咬嘴唇,一些同学看“小嘴先生”很尴尬,忍不住笑了,“小嘴先生”却一点不生我的气,对我说:“好的,刘心武同学,欢迎你唱《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那首歌的歌词:“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直到后面才有一句里出现“雄鹰”,绝少in、ing和l、n的困扰,我就唱得格外舒畅,唱到第三句后,“小嘴老师”就去按风琴伴奏,后来又示意同学们合唱,唱完了,她对大家说:“今天刘心武唱得真好,我们都为他鼓掌吧!”同学们就鼓起掌来,有几个男生还故意在大家的掌声结束后,再拍响几声。《我们的田野》成为那时段我最喜欢的歌曲。

    ⑤1984年,那时我已经成为一个作家,应邀到联邦德国访问,我带去了谢飞导演的电影《我们的田野》,而那首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贯穿电影始终。在放映过程中,我忽然忆起了“小嘴先生”,耳边响起她循循善诱的声音——“跟着我说:因为、英雄、印刷、影子……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在异国他乡,那幻听勾起我浓酽的乡愁。

    ⑥1985年我回四川,在一个竹墙草顶的山村小学留宿了一夜,同住的一位山村教师辗转反侧、失眠许久。原来,第二天有一架风琴运到学校来,他既兴奋又惶恐,因为他一直是吹口琴教学生唱歌,不会按风琴。他曾来回走一百多里去县城买了一本风琴演奏的书,书虽然几乎被他翻烂,但毕竟要在实物上实践才能演奏成功!第二天早晨,我随学校师生与围观的村民,在那老师风琴奏起的国歌声中,看学生将一面国旗升起在毛竹制成的旗竿上,那演奏还不怎么达标,但其声响却十分庄严。下午我离开的时候,教室里传来风琴伴奏的《大海啊,故乡》,节奏不那么准确,每一句师生耐心地唱过重来,当我走出很远,还能听见他们那质朴的歌声。

    ⑦是呀,现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钢琴已经取代风琴多年了。岁月会流逝,生命会衰老,立式风琴会式微,远去的风琴声难以复制,但那以真善美熏陶人心灵的师德,却是永恒的光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①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人,看一部电影的结局。

    ②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附近本来有许多酒家和茶室,由于经济情况改变均已萧条不堪,唯独仙堂戏院的盛况不减当年。所谓盛况,指的不是它的卖座,戏院内的人往往三三两两,根本坐不满两排椅子,而指的是戏院外等着拎戏尾的小学生。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门一开,他们就候麻准飞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

    ③接着,展露在他们眼前的是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着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事业有成,终于返回家乡……许多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着人世的完满。

    ④等戏院的灯亮就不好玩了,看门的小姐会进来清理场地,把那些还流连不走的学生扫地出门。因为常常有躲在厕所里的、躲在椅子下的,甚至躲在银幕后面的小孩子,希望看下一场电影的开场和过程。但这种“阴谋”往往不能得逞,不管他们躲在哪里,看门小姐都能找到,并且拎起他们的衣领说:“散戏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下一场再来。”

    ⑤问题是,下一场的结局仍然相同,有时,一个结局要看上三五次。

    ⑥纵然电视有再大的能耐,电影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从那些每天放学不直接回家,要看过戏尾才觉得真正放学的孩子脸上,就知道电影不会被取代。

    ⑦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⑧那时戏院没有儿重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带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而不含,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⑨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癣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⑩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骨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我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我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⑪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播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⑫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拍苍蝇打发时间,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⑬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惨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⑭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筑成的天花板,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它的许多历史痕迹都被抹去了。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

    ⑮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材料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摘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三】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 , 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B .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C .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 .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摘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