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
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
①王昭君 ②张骞 ③袁绍 ④孝文帝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记》
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材料一 (魏主)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