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全国第一届新年画获奖作品《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   1966年《向毛泽东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举一反三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材料二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面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到了中国贫油帽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春秋时期以前,“天”主要指“天神”,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随后“天”逐渐转变为“自然、天道、天理”,“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古今文史,至今仍影响着后世言思。“天人合一”理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

——整理自陈伯海《“天人合一”——兼谈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到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城市贫困法》,使得济贫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开始进行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与《国民医疗保健法》,在1948年又颁布了《国民救济法》。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国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进》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 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并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用于传播病菌的媒介物。1952年3月14日,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防疫知识。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相继成立各地方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除害灭病,保家卫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编自郭荣浩、邓茜尹《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的三重考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秋收起义的一位连长在家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势。 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和三查,让广大干部战士倒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提振了士气,也使得大批国民党俘虏兵成为“解放战士”。 民主革命时期,党还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摘编自胡昌勇《培根铸魂育新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专列“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1986 年9 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

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 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中央文明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