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材料一
1915年 | 1920年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表1语文教科书的演变
时期 项目 |
1908年吴曾祺版 |
1935年叶圣陶版 |
2013年版人教版 |
|
语体 |
白话文 |
0 |
86 |
120 |
文言文 |
704 |
58 |
60 |
|
作者 性别 |
男 |
267 |
108 |
166 |
女 |
0 |
3 |
17 |
|
核心思想 |
以“八条目”修身为主,“八条目”指的是《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
以民国“新修身”为主,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 |
以新时代“素质教育”为主 |
——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