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段考
材料
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天文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他们看到西学与中学之间在自然科学乃至宗教、道德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处,由此得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看法。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真正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使之系统化、定型化,并对当时及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梅文鼎借用了明末以来学者猜测西学与古代中学关系的说法,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他解释说,中国远古时代,天算之学十分发达,尧命“仲、叔分宅四方,以测二分二至之日景,即测里差之法也”。与此相应,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把西方代数学(AIgebra)的译名“阿尔朱巴尔”直接解释为“东来法”,也称之为“中国法”。传教士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清廷最高统治者的赞赏。康熙帝说:“夫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朱巴尔’。不仅西洋算法出自东方,就连西洋历法也同样得自中土。”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西学中源”说不仅成为定论,而且成为当时知识界看待西学和中西文化关系的主流观点。
——摘自国学网(节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西学中源说”提出的背景。对于“西学中源”说,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是如何评价“西学中源”说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