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乡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感恩雨

①这是旱季里最热的一天,几乎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农作物正在枯死,母牛挤不出奶,溪流已干涸。看来在这个旱季结束之前会有好几个农场宣布破产了。我的丈夫说他的兄弟们每天要费很大的劲把水弄到田里去,过了不久,我们只好开车到附近的水站运水,可很快严厉的配给制度让每个人都取不到多少水。如果老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②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当我在厨房为丈夫和他的兄弟们做午餐时,我看到了6岁的儿子比利正向树林走去。他的样子很严肃,一点也没有平常走路时充满孩子气的横冲直撞。我只能看到他的背部,不过很显然他走得很费劲,他在努力保持平衡。进了树林几分钟后,他又朝房子这边跑回来。我则继续做三明治,想着不管比利在做什么,他也都该做完了。

    ③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而坚定地向树林里走去。这种行为持续了一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然后往家里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子跟着他。我小心翼翼,不想被他发现,因为很明显,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

    ④只见他把手掬成杯状,小手里捧着大约两至三汤匙的水,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洒了手中的水。在进林子后我偷偷地*近他。树枝和荆棘划过他的小脸,可他并没有避开。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⑤几只硕大的鹿赫然耸立在他面前,而比利直接向它们走去,我吓得几乎大叫让他躲开,其中一只有锋利鹿角的大公鹿离他特别近。但这只公鹿并没有吓着比利,甚至在比利跪下时它也一动不动。我看到一只小鹿趴在地上,很明显它正承受着脱水和中暑的痛苦,它费劲地抬起头舔着盛在我那可爱孩子手中的水。

    ⑥等到水被喝干后,比利站了起来,转身向房子跑去。我跟着他回到家,来到我们的储水罐前,比利尽力拧开水龙头,只见一小滴水开始流下来。他跪在那儿,让水慢慢地滴在他那临时的“杯子”中,阳光直刺在他的背上。突然间我明白了比利为什么不叫我帮忙的原因——上星期他因为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大约20分钟后,他的手里盛满了水。

    ⑦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让他独自照顾小鹿,自己没有插手。这是比利自己的事。

    ⑧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然后,我突然间发现一滴、两滴,接着越来越多的水滴掉了下来。我仰头望天,甘霖从天而降。

    ⑨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并没有真正的奇迹,毕竟雨总是要下的。而我要说的是:那场雨救了我们的农场,就像那天我的儿子救了那只小鹿一样。

(1)、文章的开头描写农场天气的干旱有何作用?
(2)、文中“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这句话中的“奇迹”指什么,“分享的意义”又指什么?
(3)、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说小比利向树林里走去时“缓慢而坚定”呢?
(4)、请说出“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这句话的含义。
(5)、请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①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比利还是比利的母亲呢?请联系本文中心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②根据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比利母亲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小题。
                                                                           (甲)枣核(节选)
                                                                                        萧乾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乙)祖 国
                                                                                陈惠英
       我在赤道上渡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云霞.每一颗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的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
         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
         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选自2010年第1期《小说月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寻找一棵树

赵明宇

①我天天在元城的大街小巷奔走,眼睛不停地搜寻。遇到几个熟人,问我找什么呢,我低着头,没好气地说,我在寻找一棵树。

②今年春天,我盘算着回乡下老家看看。我想念哥哥,更想念哥哥院里的大槐树。哥哥今年60多岁,厮守着大槐树。大槐树像我的腰一样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有100多岁了。

③ 元城一带有个风俗,孩子生下来,要把孩子的胎衣埋到一棵树下,孩子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茁壮成长。我爷爷、我爹、我和哥哥的胎衣全埋在了大槐树下面呢,你说,我跟大槐树能没感情?

④乘班车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推开那两扇熟悉的大门,我愣住了。大槐树呢?仔细瞅瞅,房子没变,猪圈没变,院里的那口红薯窖没变。哥哥迎出来,一头白发、一脸沧桑也没变。我确认没有走错门,手里提着的小包裹滑落地上,给哥哥买的营养品像花朵一样绽开。哥哥弯腰捡起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拉着满脸惊讶的我向屋里走,给我端水喝。我一把甩开他,第一句话就是:哥,咱家的大槐树呢?

⑤哥看看我,又把头低下,嗫嚅着吐出两个字:卖了。

⑥我一听直跺脚。哥啊,你真是老糊涂了,缺钱花找我要啊,怎么能卖掉大槐树呢!咱爹死的时候没钱发殡都没舍得卖啊!

⑦哥说,不就是一棵树嘛,值得发那么大脾气?你不在农村,不知道村里的情况。不是我缺钱花,而是村长出面,不卖也得卖啊。

⑧我理解哥哥的难处,可是我不甘心我的大槐树被卖掉,就来找村长。

⑨村长正在跟别人喝酒,看见我,给我倒了一杯说,二叔,您老回家看看?我说你们把我家的大槐树卖到哪里去了?

⑩我想赎回来。村长嘬嘬牙花子说,这事儿不好办,你赎不回来了。

⑾我说我加倍出钱,哪怕是他们把我的树做成了家具,我也要赎回来。

⑿村长摇晃着脑袋,吐一口酒气说,实话告诉你吧,那棵大槐树真是有福气,不仅活得好好的,比以前还风光呢,跟你一样进城去了。

⒀我的大槐树进城了?我转身就走,把村长的招呼抛在身后。我没顾上吃哥哥为我做好的饭就回城了。

⒁我的大槐树,你在哪里?我的脚步踏遍了元城的每一个角落,我的目光摸遍了路边的每一株花草。三天后的傍晚,我落魄地走在新建成的元城宾馆门前,望着金碧辉煌的门面,不由得眼前一亮:我看到了我的大槐树。尽管它被伐掉了半个树头,我还是能认出来。一搂粗的树身上有我童年摩挲的手印,有我用牙齿啃掉的树皮,变作了圆圆的疤痕。还有我骑过的枝干,光光的,滑滑的。

我抱着大槐树哭了 , 引来好多人围观。一个穿着不俗的贵妇用睥睨的目光扫了我一眼说,真是什么人都有!这是哪来的疯子。

⒃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⒄半夜里醒来,大槐树身上爬满了霓虹灯。我感觉脸上湿湿的,用手一摸,原来是大槐树的泪水滴在我脸上。

⒅天亮时,两个保安把我架走了,还把我送到家里。保安跟我儿子说,实在不行就把你老爸送精神病医院去吧。

⒆儿子的脸色铁青,劈头盖脸跟我说,刚才领导找我谈话了,你再去宾馆闹事儿,我被提拔的事儿就泡汤了。你说我打拼这些年容易吗?闹不好工作也保不住。老爸啊,我求你了,给我们留点面子吧。儿子扑通一下跪在我的面前。

⑳后来,我经常坐在宾馆对面的马路牙子上,远远地望着抽出新芽的大槐树在风中摇晃着枝头。我知道那是大槐树跟我招手,我就泪流满面。不时有行人把我当做乞丐,把一张张纸币扔到我脚下。我不去拣,任凭纸币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蝴蝶一样飞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鞋匠

雪樱

    ①济南的春天,风大,七八级大风见怪不怪。小区对面空地的一角,修鞋阿姨躲在自制的帐篷里,只把脑袋路在外面,有活儿时人才钻出来。好几次我路过,碰见她在吃饭,马扎上搁着老式长方形铅制饭盒,她手里握着馒头,就着炒的辣椒疙瘩丝,吃得心满意足。喜欢这位阿姨,就是喜欢她的安静,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阿姨就在这条街上修鞋,最初是她的父亲主修,她负贵打下手。老先生和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书包、箱包、校服等拉链坏了,也习惯了找他,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
    ③一个初冬的午后,附近大学的一位美籍外教拎着一双高简靴子来了,他连说带比划。老先生听得云山雾罩,好在旁边的人领会了来意。老先生连连摆手,表示修不了,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这是个大单,放着钱怎么不挣呢?”人群里一阵聒噪。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脑门上渗出豆大的汗珠,“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外教向前迈出一步,张开双臂,大声说道:“不要担心。”又说,你没问题。旁边的人跟着翻译。说罢,他上前拥抱了一下老人,表示一周后来取。此时,阳光从树梢上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老人的脸涨得通红,说不上是激动还是着急。
    ④几天后,来到鞋摊前接过簇新、铮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可爱得像个孩子。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看到顾客满意,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从那以后,外教每天路过修鞋摊,隔着老远就和他热情地打招呼,慢慢地,老先生也学会了说“hello”和“goodbye”。A.                          
    ⑤小修小补,零打碎敲,赚不了多少钱,却方便了日常生活,溢出了烟火气。老先生的良好口碑,为女儿接棒修鞋打下基础,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寓。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真诚、认真。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装的本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活”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再打量她的那双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
    ⑥后来,听母亲说,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出来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这个手艺是老爹传下来的,我天天干着心里不慌张。不靠它吃饭,靠它解个闷吧。”她缓缓地说道。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有人觉得她白忙活,她的口头禅是:“人啊,活这一辈子,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一字一句,皆是哲理。
    ⑦《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和人性,这正是文学家曹雪芹的警示之笔。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

    B.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5月06日第07版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