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
今地区 | 唐代 | 五代 | 宋代 |
河北 | 3 | ||
河南 | 2 | 2 | 11 |
陕西 | 7 | 1 | |
江苏 | 29 | ||
浙江 | 5 | 159 | |
福建 | 6 | 1 | 85 |
江西 | 7 | 8 | 224 |
湖南 | 8 | 70 | |
广东 | 2 | 1 | 39 |
四川 | 6 | 31 |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偶然的,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无暇顾及学校的修建,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地方求学,因而一批学者选择了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来满足当时学生读书求学的愿望。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宋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朝中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掌控。为稳定宋朝统治,争取士人,宋朝统治者开始支持书院的发展,不断有赐书、赐额、赠田、赠屋的举动。
——摘编自张晓荣等《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