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侵占中国……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1941 年, 日军进攻国殖民地缅甸,应英方要求, 中国筹组远征军入缅协防。滇西方面,设立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远征军一部渡过怒江,与沦陷区各族民众抗日武装一道,开展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入缅后, 军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确实十分英勇”。印度方面, 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进行了扩充、整训, 中美联合开通了印度阿萨姆到国的“驼峰航线”。 1943年10月, 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序幕。 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歼敌2多人 , 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摘编自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14年227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中第一步、第三步计划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的原因,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作用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举一反三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一华夏民族一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