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948年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航运企业实力对照表(指数:1935年吨位=100)

年份

全国总计

国家资本

民间资本

国家资本占全国(%)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

轮船吨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1935

3895

675173

100

28

71117

100

3867

604056

100

0.7

11

1946

2351

669474

99

533

302418

425

1818

367056

61

23

45

1947

3615

1032305

153

612

450670

634

3003

581635

97

17

44

1948

4032

1092217

162

464

477086

671

3568

615131

102

12

44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

(1)、据此数据,请至少提出2个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推论并予以说明。(推论明确,史论结合,史

实准确)

(2)、以上仅为单一的经济项目统计数据,若要验证的你的推论,请谈谈你的研究思路。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l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1943年蒋介石成功出席开罗会议,并于会后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表明国际体系平等地接纳了中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大国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