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下学期语文期初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 , 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常不自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之也       责:责备 D、不录有司             于:表被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②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 , 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 , 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 , 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