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实验次数
动力F1 / N
动力臂L1 / cm
阻力F2 / N
阻力臂L2 / cm
1
1.5
10
15
2
20
▲
3
①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②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③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blank#}1{#/blank#}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blank#}2{#/blank#} 位置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blank#}3{#/blank#}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blank#}4{#/blank#} ;为什么?{#blank#}5{#/blank#}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blank#}6{#/blank#} .
猜想1: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组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猜想2: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