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哪个字表明不愿意散步?你能结合内容谈谈该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2)、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什么?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又是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的品质,体现了的家庭关系。
(5)、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6)、选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家庭氛围?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箱与柿子

尤今

    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

    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妻,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他们的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极端不满意的神情。

    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們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对着眼前这两张好像被火烤焦了的脸,可真辛苦啊!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变得有点酸痛了。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两个特大、特圆、特饱满的,递给他们。

    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

    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

    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超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

    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选自2017年第8期《读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饼

琦君①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 , 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①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渐深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哪个刁钻的人取这样的名字,并推断一定是宝玉。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书中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地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近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的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的声响,仿若石子落地一般,其实是山中松子掉落。枝桠上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我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不仅分外悦目,而且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深秋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文字的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境,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取材于李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