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孟德传后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虎亦

②必坐守之,以其醒

(2)、对“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有与无,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试验。 B、这样,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有理或无理,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证明。 C、这样,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究没有什么可以检验。 D、然而,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实是虚,终究没有什么能得到验证。
(3)、“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本文中“子由之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子由写的《孟德传》中“虎畏不惧己者”一事展开议论,认为老虎吃人,必定要先“被人以威”,只要人不害怕老虎的威风,老虎就不会吃人。 B、苏轼的散文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本文借议论来说理,据事推理,富有意趣。 C、苏轼认为,老虎不敢吃人且怕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气势和心理上首先占了上风,老虎的威风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平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也就是这个道理。 D、子由在《孟德传》中借孟德之口阐述了一个观点:人只要不怕死,什么猛兽都不会怕,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
(5)、文中指出婴儿、醉人、夜归人所以“不惧虎”,都是因为“无知”,根据文意,请指出各自“无知”的具体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 , 辟太尉李府,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怀令。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 , 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节选自《后汉书》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积微,月不胜日,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 , 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 , 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 , 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①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②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③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④輶:分量轻。

【乙】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①且:连词,表示转折。②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李元昊反,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延州诸砦(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年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戒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