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古诗四首

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在唐军强大打击压力下,叛军内部发生兵变,生擒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降唐。至此,延续为祸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流离在梓州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省北部。阅读、体味下面的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蜀地听到唐朝军队收复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蓟北,兴奋、激动得泪流沾衣。 B、颔联写诗人看妻子儿女已无愁容,自己卷着诗书高兴得像要发狂。 C、颈联写自己要尽情歌咏饮酒庆祝,恢复了青春和大家一起回中原家乡。 D、尾联写诗人设拟出蜀归乡路线,以最迅捷地回归故乡。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痛苦,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其中“忽”、“满”、“漫”极富感情色彩,写出了对佳讯的渴盼、激动兴奋之情。 B、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则衬写出路途艰难和遥远之感。 C、诗人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染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 D、和诗人以前的《春望》诗句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联系比较,诗人的悲喜都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忧国忧民之情打动人心。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诗文,形成小组结论。

【甲】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 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元丰六年张怀民在黄州所建,苏轼取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即张怀民,一字梦得,苏轼友人,同被贬在黄州。②平山堂: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③欹:通“倚”,斜倚,斜靠。④兰台公子:指宋玉。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子。天籁:指风声。⑤刚道:硬说。

【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宋)苏辙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苏辙受牵连。此文为张怀民邀请苏辙所作。②一舍:三十里。③楚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是楚襄王侍臣。④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⑤瓮牖:用破瓮做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