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②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③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④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⑤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⑥等我把2法郎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⑦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⑧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⑨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⑩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⑪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菲利普一家中有“我”对于勒有亲情的流露,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概括在下面。
(2)、“我”心里默念的话,讲的是同一个人,却重复三次,第三次还加一个“亲”字,其中深意何在?
(3)、第⑧段母亲骂“我”的一番话,表现了母亲哪两方面的性格?
(4)、第⑩段中“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句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5)、文章的主题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点可从文中的体现出来。
(6)、莫泊桑的成功与他的老师福楼拜很有关系。福楼拜教莫泊桑锤炼语言时说:“不论人们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它,只有一个动词最能使它生动,只有一个形容词使它性质最鲜明,……因此这得去寻找,直到找到这个词,而决不要满足‘差不多’。”请从本文的语言中找出莫泊桑遵循老师教诲的体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放 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没有呀。”安安睁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看样子孩子没说谎。“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l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⑾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⑿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打虎

[明]施耐庵

    ①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②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动弹不得,只剩得口里兀自气喘。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

    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现代文阅读Ⅱ 

被圈住的母亲

乔叶

①“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数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

②小时候,姥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

③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她就在这波浪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④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亲都用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满。然后,她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蜕核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人贫穷的日子。

⑤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亲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知要摔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沟,那里有一眼浅浅的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很多冰。母亲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蹦乱跳的孩子,她不觉得累。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

⑥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雪,扫掉一层,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

⑦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她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她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但刨了半袋的土豆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有了。

⑧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上了。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树下,看着班车停下,载走她的儿孙。

⑨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树下也去不了,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眼巴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儿孙走出家门。

⑩这时候,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冷清……

⑪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说,又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那是对梦境的无限留恋。

(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

【“鸟”的奥秘】小语搜集了和候鸟相关的材料,邀请你一同探究候鸟迁徙背后的奥秘。

【材料一】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鸟类会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飞越千山万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它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些问题,就是候鸟学的研究对象。

候鸟是指那些在一年中有固定的迁徙规律,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繁殖和越冬的鸟类。按照迁徙的距离,候鸟可以分为长途候鸟、中途候鸟和短途候鸟。长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超过5000公里的鸟类,如大雁、信天翁等。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要飞行1000~5000公里的类,如白鹭、喜鹊、百灵等。短途候鸟是指那些每年飞行不到1000公里的鸟类,如画眉、山雀等。

候鸟迁徙最重要的原因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一般来说,候鸟会在春季从温暖的南方飞到寒冷的北方进行繁殖,因为北方有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少的捕食者。而在秋季,候鸟会从北方飞回南方越冬,因为南方有更温暖的气候和更稳定的水源。这样,候鸟就能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保证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一段艰苦而又神奇的旅程,它们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到达目的地。

【材料二】俗话说,“天高任鸟飞”。可实际上,鸟儿在迁徙中飞翔的高度与身体结构、生活环境,甚至天气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候鸟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不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学习,同候鸟都有一套巧妙的“迁徙机制”,以及精准的“导航系统”。那么,候鸟是靠什么认路的? 又是什么东西在为它们导航呢? 其实,大多数候鸟是靠太阳、星星和地球的磁场来认路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候鸟都沿着海岸线飞。老鹰、雕等一些猛禽,就是沿着山脊线迁徙。候鸟也有䢓路的。遗憾的是,一旦迷路,大多数候鸟将无法存活。所以,如今候鸟的迁徙路线,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探路、尝试、优化逐渐发展而来的,蕴含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下图为候鸟迁徙高度示意图:

(注:图中实线箭头表示候鸟迁徙的通常高度,虚线箭头表示因天气、山脉等原因达到的特殊高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