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哉,书卷气(节选)

    ①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②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疼,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 , 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③关于读书,爱默生如是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得要重读,用大半生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直到读出人生况味(景况和情况),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旅途的扩展与丰富?

    ④读书可以随缘。我非常喜爱莎剧,却不能欣赏莎翁的十四行诗集,使我着迷的是白朗宁夫人的抒情十四行,那美丽的内慧,那跳荡的爱的火焰,实在让人心醉。再说,我对音乐是门外汉,偶然在《读书》上读到辛丰年的谈音乐的大作,可谓“声情并茂”,以后读一篇爱一篇,结下难解之缘。《永玉三记》之三的《芥末居杂记》是画册,在书摊上匆匆翻看,而难以割爱,于是买下一本,置诸案头,生平琐屑,以此为乐。

    ⑤女诗人崇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啊,别积累使你们沦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吧。

    ⑥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法国最大的博物馆)

(1)、根据文段意思解释“浅尝辄止”的含义。
(2)、怎样理解爱默生说的“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这句话?
(3)、“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法国最大的博物馆)”有什么深刻含义?
(4)、请你分别概括第②③④自然段的要点。
(5)、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生活,运用所学过的修辞知识,写一个有关书的富有哲理的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用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返回首页

试题篮